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愛人的性情,可以說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雖然我們給予他人以愛、同情和鼓勵,我們本身卻並未因為給予而受到損失,反而會由於給予而獲得更多。也許除了更多的物質上的回報之外,還有很多無形的東西,別人的好感、信任和合作,這些都將幫助你獲得更多的財富,取得更大的成功。一個無私的人會生活在快樂之中,會擁有心靈和財富的富足。
洛克菲勒不再失眠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在33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100萬美元的積蓄;到了43歲的時候,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史坦達德石油公司;到了53歲的時候,他怎麼樣呢?不幸的是,53歲時,他卻成了憂慮的俘虜。充滿憂慮及壓力的生活早已摧毀了他的健康。約翰·洛克菲勒因為莫名的消化係統疾病,頭發不斷脫落,甚至連睫毛也無法幸免,最後隻剩幾根稀疏的眉毛。醫生們診斷他患了一種神經性脫毛症,後來,他不得不戴一頂扁帽。不久以後,他定做了一個500美金的假發,從此,一生都沒有脫下來過。
約翰·洛克菲勒原本體魄強健,他是在農莊長大的,有寬闊的肩膀,邁著有力的步伐。可是,在多數人的巔峰歲月——53歲時,他卻肩膀下垂、步履蹣跚。事情為什麼到了這麼嚴重的地步呢?完全是因為憂慮、驚恐、壓力及緊張。事實上,他已經把自己逼近墳墓的邊緣。他永遠無休止地、全身心地追求目標。據親近他的人說,每次賺了大錢,他的慶祝方式是把帽子丟到地板上,然後跳一陣土風舞。如果賠了錢,他會大病一場……
約翰·洛克菲勒雖然擁有無數的金錢,但他日夜在憂慮著錢是不是會消失或賠掉,因此他的健康遭到破壞,尤其是他一向既不運動也不娛樂,從來不看電影、打牌或參加任何的宴會。永遠缺乏幽默,永遠隻顧眼前,是約翰·洛克菲勒整個事業生涯的寫照。即使坐擁百萬資產,他卻一直擔心財富可能隨時會失去。他住在俄亥俄州克裏夫蘭市時,曾向鄰居吐露真言,說他希望能被人愛,可是自己卻如此寡情與多疑,以致沒有幾個人真正喜歡他。
直到後來,他發現了一件更讓他感到奇怪的事情:他盡量使自己忘卻“身體有毛病”的恐懼,可是他依然無法逃過失眠、消化不良、禿頭、煩惱的侵襲,他不能否定肉體開始衰老的征兆。醫生終於告訴他一個可怕的事實,即他必須在金錢、憂慮、生命這三樣裏麵挑選一樣。醫生警告他要麼立刻退休,要麼隻能任由生命之樹枯萎。
約翰·洛克菲勒果真開始變了,他的退休終於挽回了他的性命。他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球、種花、跟鄰居聊天、唱歌、打橋牌,他做了很多很多有益於身心的活動。威克拉說:“約翰·洛克菲勒在憂慮和失眠的日子裏,得到了反省檢討的機會。”也就是說,他開始能夠關心別人的事情。這是他有生以來首次不思考如何去賺錢,而去思考金錢到底能帶給人多少幸福。
譬如做實驗研究、建立大學、醫生致力於疾病的消滅,由於缺乏資金必須中斷這些有益的事業時,約翰·洛克菲勒常常幫助這些人道行為的開拓者。正因為受到他金錢上的援助,人類才發現了青黴素,而在青黴素問世之前,每5個罹患脊椎炎的小孩兒中就有4個會死掉,如今這種現象已不複見,世上所有的父母都應該感謝他才是。
約翰·洛克菲勒貢獻出他的財富,他的心得到滿足,他的生活完完全全地改變了,他變得快樂了,即使在他遭受最大的失敗時,他也不會失眠。
如果不懂得付出和奉獻,就不能體會到人生中真正的快樂,因為物質成就無法給予我們做善事時所經曆到的那種喜悅。約翰·洛克菲勒的經曆告訴我們:隻有選擇了愛心,才會讓自己得到快樂和幸福。
有人說:會生活的人最懂得的就是舍得。舍得幾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理,一旦我們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尺度,就等於拿到了人生成功的金鑰匙。人情世事,其實質不過是舍與得的排列組合。因此,日常生活中,每當有些東西和事情困擾身心時,要想到有舍才有得,你的心靈就會自然而然地獲得平靜和安寧。
名人小檔案:
文森特·梵·高,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廣泛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麵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
5個法郎折射的光輝
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年輕時在畫店裏當店員,這算是他最早接受的藝術教育。後來到巴黎,和印象派畫家交往,在色彩方麵受到啟發和熏陶。
文森特·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窮人,早年為了“撫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費到一個礦區裏去當過教士,跟礦工一樣吃最差的夥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礦坑爆炸時,他曾冒死救出一個重傷的礦工。
1886年的冬天,年輕的畫家文森特·梵·高太貧窮了。他一個人流落在異鄉,身邊既無親人也無朋友。雖然他每天都要從事14~16個小時的繪畫工作,但他的畫卻一張也賣不出去。他因此而受盡了世人的歧視與冷遇。他在一封信裏訴說道:“這幾天我過得很不愉快。星期四我的錢已花光了,幾天來我僅靠咖啡加一點點麵包為生,這還都是賒來的。今晚隻剩一點麵包渣了……然而創作卻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像苦力一樣畫著我的油畫……”
生活是這樣的殘酷,文森特·梵·高又是如此的貧困無助!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黃昏,貧窮的文森特·梵·高因為付不起房租,被迫冒著刺骨的風雪來到一家廉價的小畫鋪的門前,幾乎是央求著老板開了門,希望他能購買自己剛剛完成的一幅靜物畫。
他知道,這個冬天,如果再賣不出去一張畫,那麼隻有被趕出旅店而露宿在風雪街頭了……還算幸運,小畫鋪的老板勉強買下了他的一幅靜物畫,給了他5個法郎,這已算是天大的恩賜了。
他緊緊地攥著這5個法郎,逃也似的離開了這個小畫鋪。可是,就在這風雪交加的歸途上,他忽然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女孩兒,剛從教堂裏走出來。從女孩兒那美麗而孤苦無助的眼睛裏,他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女孩兒也正處在饑寒交迫之中。
梵·高用憂鬱的目光注視著這個正在哀求的女孩兒,喃喃地說道:“可憐的孩子!”沒有錯,當風雪降臨到世界的時候,所有的窮人都是困苦的。文森特·梵·高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剛剛拿到手的5個法郎,全部給了這個素不相識的、楚楚可憐的小女孩兒。他甚至還覺得自己所給予小女孩兒的幫助實在是太少、太無濟於事了,於是便滿臉慚愧地、逃也似的離開了小女孩兒……當他行走在凜冽的風雪之中時,他已經完全忘記了房東還在他的住處,等著他回去交房租呢!
4年之後的1890年,37歲的文森特·梵·高,這位嚐盡了人間艱辛,見慣了世態炎涼的孤獨貧困的藝術家,便在苦難中淒慘地辭別了人世。文森特·梵·高從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10年間,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隻能長期依賴弟弟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正如畢加索所說:“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文森特·梵·高繪畫成就在生前始終沒有得到世人的承認,但他遺留的作品成了光彩奪目的珍品。他絕不會想到,他那幅在1886年冬天僅僅賣了5個法郎的油畫,若幹年後,在巴黎的一家拍賣行的畫廊裏,有人竟出價數萬法郎!
仁愛之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愛心能融化人的孤獨感,它能使人與人的關係和睦溫馨,它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紐帶。一個自私而冷漠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金錢,也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和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