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內容的交叉性
政務公開與行風評議的內容互為交叉,不僅有內在的關聯,而且有表象的一致。
一、從內在關聯上講,政務公開和行風評議的內容都是反映勤政、廉政要求的
從內涵上看,政務公開就是指除屬於國家保密事項以外,行政事務以及所有關係到公共事務、公共服務的事項,向社會和群眾進行公開,接受社會和群眾對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行風評議就是運用一種指標體係,通過群眾的廣泛參與,經過定性定量的計算、分析和論證,從各個方麵對政府部門為社會、群眾服務的狀況做出評價,它是從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角度,對政府部門的施政行為進行監督。
二、從行為的內容上看,政務公開和行風評議都是規範部門和行業施政行為和執法行為的
政務公開的行為內容,就是在努力探索從體製、機製、製度、管理上鏟除滋生腐敗的途徑,通過政務公開這種方法,強化對權力的製約。加強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的作風建設,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落實反腐敗源頭治理的各項任務,為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環境。行風評議的行為內容,就是在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中,通過行風評議這種載體,規範部門和行業施政行為和執法行為,建立健全各項規章製度,完善各種監督製約機製,促進為經濟發展服務措施的落實,促進部門和行業作風建設,促進反腐敗“三項”任務的落實,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三、從運作的方式上看,政務公開和行風評議都是在群眾的廣泛參與和監督下進行的
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政務公開,首要的一條就是擴大群眾的知情麵和參與度,通過群眾的知情和參與,讓群眾知道政府在做什麼,怎樣做,做到什麼程度,對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施政行為和權力的運作進行有效的監督,使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對群眾提出的合理建議采納,確保辦事公開、公正、公平。對部門和行業的行風評議,首要的一條就是讓群眾廣泛地參與,讓群眾評說政府,把群眾對政府及其部門的各項工作滿意不滿意作為惟一的衡量標準,充分體現民主監督的作用,使部門和行業存在的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得到有效的整改,確保部門和行業的作風得到改進。
(第三節 地位的差異性
政務公開與行風評議存在著地位的差異性,前者是主動,後者是被動。在政務公開的基礎上進行行風評議,評議才能取得更加明顯的效果;在行風評議的推動下,才能進一步搞好政務公開。
一、從性質上看,政務公開是政府及其部門“權力”運作的一種自然屬性
政務公開是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本質要求,是政府的職責,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民主、法製化的必要手段,是反腐敗源頭治理的“龍頭”。行風評議,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檢驗政務公開效果的一種手段和評價機製,是“權力”運作的一種製約機製,通過這種評價,使部門和行業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推進政務公開的向前發展。
二、從因果聯係上看,政務公開總是在先,行風評議在後
但是,他們是互相聯係,而且相互作用。通過政務公開,促進行風評議;通過行風評議,搞好政務公開。在實踐中,我們在政務公開的基礎上進行行風評議,不僅較好地解決了一些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而且有效地促進了政府及其部門正確使用“權力”,依法行政,廉潔奉公。
三、從作用上來看,政務公開是建立公開、高效、廉潔工作機製的一項緊迫的、重要的政府工作,是確保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一項基本工作製度
行風評議是讓人民群眾評說這種製度的載體和手段,是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一項重要製度。前者是必須做到的,後者是服從服務於前者的。
(第四節 聯係的緊密性
政務公開與行風評議聯係的緊密性,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特性。
一、從特征上看,政務公開與行風評議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事物
政務公開是圍繞群眾反映的“熱點”進行公開,通過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通過公開,理順幹群關係,使群眾心平氣順,從而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經濟的發展。一個部門和行業是否政務公開了,是否真公開,是否取得成效,人民群眾心裏都有一杆“秤”。行風評議主要是突出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部門。在行風評議中,堅持什麼問題嚴重,就解決什麼問題,哪些部門問題突出,就重點評議哪些部門。同時,圍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選擇評議項目。通過評議,給群眾監督的機會;通過評議,解決部門和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促進行風建設,達到行風正、得民心、事業興的目的。行風評議是否圖形式、走過場,是否落到實處,是否讓群眾滿意,群眾自會有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