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教師,除“授業”職責之外,還有“傳道”,傳播先進思想,“解惑”,開導人生,消解困惑。這些更是我們的神聖之責,因此可以說,教師是天然的思想道德教育者。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心中都會湧動著一種熱情,並把它全部投放到自己的教育活動中去,而且總希望從自己的教育對象中得到心的回流。而足以令一名教師自慰的是,也總是能夠得到學生的信賴回應,其證據就是,我們可以經常聽到來自學生的各種提問,經常收到來自學生的求知的紙條,他們把自己在社會生活感受中的一些困惑、疑問,不僅是為學求知方麵的,更有人生社會方麵的,都和盤托到為師者的麵前,期望我們給他們以滿意的回答,教師成為他們解疑釋疑的一堵承重牆,然而這更是一種深情的信賴。學生提問越深,說明其對教師的信賴越誠。在老師麵前,他們擁有在社會生活中所不易得到的思想表白的自由。

我們來自兩所不同性質的學校,我們的教育對象多為成年人,因此我們所接收到的來自學生的各種問題的信息多有較深的社會背景,且具有泛化性。這些年來我們出於對自己的學生在想些什麼的關注,出於科學研究中學科邏輯與問題邏輯的輕重權衡,注意了對此類信息的收集與梳理,並對此作過時間上的前後比較,以認識學生關心熱點的轉移,也以學生分類與問題分類對各種提問作過整合性分析,以求對問題認識的深化。我們覺得不應該辜負學生對教師的真誠信賴,對學生的坦誠應該給予熱情的回應,盡一切努力滿足學生求知釋疑的需要,這是為師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我們就著手寫這麼一本書,圍繞著當前思想教育這個中心議題,以問題為本位,以教育活力追尋為主題,對各種現實問題從不同視角作出我們的解讀與回答。今天我們毫無顧慮地把它呈現在同行們麵前,以期引起大家的共同關心,並敬請同行們指正。

在寫作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浙江師範大學與浙江省委黨校領導的熱情關心與同事們的積極支持,在此真誠致謝。

張世欣、周淩

200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