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12)(2 / 3)

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是國家從總體上剛剛跨過了小康社會的門檻,小康社會的建設任重道遠,並提出了新世紀頭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這樣的曆史定位,是在對小康社會全麵的民生考察的基礎上形成的,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社會主義民生價值觀。

2.江澤民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理論是對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發展

鄧小平關於小康社會的理論,促進了經濟發展戰略的轉變,形成了“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並順利實現了前兩步的發展目標。江澤民關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和綱領,進一步豐富了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和發展戰略理論,為從小康逐步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宏偉的藍圖和行動綱領。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現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說,我們黨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紀末達到小康的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國度裏,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是一件有偉大意義的事情。”這裏第一次提出了“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並提出了“新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展望下世紀,我們的目標是,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再經過十年的努力,到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製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五屆一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指出:“我國將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正式提出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概念。在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十六大是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江澤民在報告中全麵分析了小康社會的現狀,係統闡述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他指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鬥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並提出了在經濟、政治、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等四個方麵的目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對鄧小平小康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鄧小平“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展開,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認識的深化。

3.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民生價值

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又一新階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其實質在於實現社會的全麵發展和全麵進步,實現人民的福利和人的全麵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全麵小康社會是高水平的小康,實質是對民生的全麵發展,具有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現代文明的內涵,從立體發展的目標體現,到對全麵建設小康的戰略和策略,都體現了新世紀的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以民為本的社會主義新型價值觀。全麵小康社會理論的民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