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殮,人死後埋葬前入棺,整體儀表的整理。這是一個儀式,由念經超度的道士先生完成。過程很簡單,若不懂其中門道,卻也很複雜。
死者一般會身穿壽衣,可根據家庭條件而定,有三紗三布,也有裏五層外五件。當然穿的越多,表示子孫後代越孝順。
從古至今,入殮的儀式就沒有更改過,隻有因地區不同,人文不同,入殮方式有所差別。入殮是莊重的,一點都馬虎不得。
時間一般選擇午夜至雞鳴時分,四周用床單布匹遮擋住燈光,由孝子孝孫負責把死者送入棺材。同時得派一名孝子在靈堂外巡視,防止有貓偷跑進靈堂。
人死之後,身體很快幹枯,一天比一天瘦下去,最後皮包骨頭。死者嘴一般都會張開,這就需要由人動手,把死者嘴給合上。相傳,到了地獄後,能不說的就不要說。最後再用草紙遮蓋死者臉。
死者右手放錢,左手放糖,這是必要的。地獄餓鬼、饞鬼多,若黃泉路上遇見時,可用糖打發它們。至於錢嘛,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錢則是用來賄賂陰間的鬼差,方便死者好上路。
儀式多而複雜,一切都由道士說了算。當所有都準備就緒後,道士離開,剩下就由孝子們守著還未蓋棺的死者。
民間都說,耗子就喜歡啃死人,要是不防著耗子,這耗子會爬進棺材,把親人屍體啃的破碎。若真發生這種事情,那就是對死者最大的不敬。
而如今,李叔要把納默王的屍體背出去,他則是需要來個出殮儀式,說白了就是忽悠納默王,說你在這裏過的清苦,連裹屍布都沒有一片,我帶你啊去個好地方。哪裏風吹不著,雨淋不到,還能享受香火的祭拜。
在我看來,竟是胡扯,不過找個心理安慰。
李叔拿出一隻鎏金的貓,貓有三須,高擺在一旁,李叔點燃一炷香,恭敬又謹慎的對著靈貓叩拜。三叩九拜之後,見一切都很正常,李叔臉上一喜,忙插上香,囑咐阿泰趕緊工作。
阿泰拿出一塊裹屍布,爬上納默王的棺槨。就埋頭在棺槨內苦幹起來,不大會兒,就把納默王裹的跟個木乃伊一樣。
阿泰背對納默王的屍體趟了下去,一根繩子把納默王和他捆在一起。納默王雙手搭在阿泰肩上,我明顯感覺到阿泰的害怕。
跟一具屍體捆一起,這事換著是誰,都會心虛。
李叔站在棺槨前,嘴中不停念著,又是燒香又是紙錢亂撒。在我看來,這陣勢是否搞的太大了?不就是出殮嘛,直接把屍體扛著就走,何必如此費力。
“可惜了趕屍派,若是還有趕屍這手藝,也不至於淪落如此。”一旁觀看的韓頭七,搖了搖頭,許是他也覺得這儀式太過複雜且很麻煩。
趕屍,我聽的已經不少,民間多有傳說,卻從未有人親眼見證過。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這不過是湘西一帶流傳的謠言。
但是,作為道士,卻對趕屍卻深信不疑。他們認為,現在的趕屍術不過是沒落,手藝失傳而已。
南方民間有著七大門派,唯獨沒有趕屍一派。李叔他們也算是趕屍匠的後人,因少了手藝,撐不起一個門派,隻能背屍,反倒讓很多道上之人瞧不起。
“起!”
李叔大吼一身,棺槨內,阿泰直立站了起來,他的背上,納默王的屍體也被他帶起。如今的納默王,像是一個線人玩偶,一舉一動都被阿泰所操控。
望著阿泰身後,被捆的跟木乃伊一樣的納默王,又望著額頭汗水直冒的阿泰。不禁無奈,就這樣靠阿泰背出大山,不知要費多少力氣。
李叔所謂的出殮儀式終於完成,我們也可以收拾收拾,往回趕。
走在前麵,我時不時回頭看阿泰,真想跑過去問問他,背著一具古屍,是什麼感受。最後,我還是忍住了,人家現在可能都鬱悶的要死,何必再去擠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