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愛因斯坦的湮滅(1 / 3)

按照施密特少校的判斷,紮格羅斯第一小學的校長女生,跟暗盟軍事委員會的秘書長以及執行官閣下,兩人應該是已經同歸於盡。兩個大人物不幸觸發了愛因斯坦的湮滅理論模型。

德國出身的猶太人愛博士早在1930年就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皇家學院榮獲了物理係的諾貝爾獎。那時候還是魏瑪共和國時代,小胡子元首剛剛才出版《我的奮鬥》,他的那個黨派還沒能成為第一大黨,在議會所獲的席位暫時屈居於第二位。

所以施密特少校早在二戰中陣亡之前的很多年,就已經略懂了那麼一點點愛博士的量子物理思維。

在1936年正式被接納加入代號SA的黨的鋼鐵衛士部隊之前,施密特先生其實也是一位敦厚和善的小學老師出身。

施老師礙於所掌握知識的程度極其有限,無法深刻而正確地領會相當玄奧的量子學說。

但是作為一個德國小學老師,在崇尚科學理性精神的德國人眼裏看來,做老師的必須給學生們提供程度適當的正確科普。所以施老師在給孩子們科普之前,首先認真科普了自己。

於是他便以一種寓言式的視角,以小兒科的方式,正確而簡單地理解了愛博士的那套理論。

愛博士是個物理學家,不是哲學家。哲學家的宇宙是無限的,物理家的宇宙卻是有限的。

宇宙倘若有了邊界,那麼,任何人都會問上那麼一句,邊界之外還有什麼?於是,經此一問之後,哲學家基本上無須任何科學證據,一拍腦門就能斷定特麼的大宇宙一定必須得是浩渺無限的。宇宙之外還有宇宙。

偏偏物理家們都很較真,而且相當蛋疼。天體物理家心目中的宇宙是有限的,而且,誕生於一次宇宙大爆炸。

這次大爆炸實際上創造出來一正一負兩個宇宙。正的這個就是我們用望遠鏡能夠看到的,負的那個就是黑洞,以及黑洞那一側存在的一切物理定律與這一頭完全相反的另一個鏡像世界。其實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射電望遠鏡已經能夠“看到”黑洞的事實存在。當然,隻是所謂的“看到”。黑洞本來是任何手段都看不見的,看得見的也就不是黑洞了。天體物理學家其實是在太空中觀察到若幹天體圍繞著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對象,做出對繞旋轉的動作。按照萬有引力的計算方法,可以從天體繞行的軌跡上,計算出它們所繞那個圓心的位置所在,並核算出那個圓心處某目標對象的質量大小。

這樣的計算人類掌握得已經非常熟練。76年路過一次的哈雷彗星軌跡也就是這麼計算出來的。哈雷彗星的再次如約而至事實也應證了這樣的計算沒有錯誤。

於是科學家們算出來在某個圓心處就是存在一個質量大得相當驚人的存在,偏偏又觀察不到那東西,而且,那東西的體積似乎也是無限趨近於零。零體積的,看不到的,質量大到可怕的,那不是黑洞是什麼呢?所以事實上人類已經“看到”了黑洞。

但是愛博士在後來的射電望遠鏡“找到”和“看到”黑洞之前,早就有所斷言,人類絕不可能進入黑洞,也不可能通過蟲洞來實現時光穿梭。

因為隻有光速才能接近和進入黑洞和蟲洞。

愛博士並不是徹底看扁了人類,詛咒人類永遠無法讓人造飛行器接近光速。愛博士的意思其實是,逼近光速其實意味著人類自取滅亡。正能量世界裏的任何對象,在光速模式下都可能扭曲時間和空間的軸線,不可避免會當麵撞上負能量的鏡像。那是同一對象永遠不可接觸的兩個側麵,一旦碰撞,結果就是湮滅。

徹底以及完全的,科學的,真正的湮滅。

所以永遠不必好奇探究黑洞裏麵有什麼。

黑洞裏麵也許確乎存在一些很有意思的內容,但那一切與地球世界以及地球人類全然無關。任何迫近黑洞的對象都不用擔心被黑洞吞噬會不會很痛苦很絕望,因為那件事情根本不會真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