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積極組織群眾(2)(1 / 2)

統籌區域發展,就是依據我國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全麵推進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形成東中西部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東部地區要繼續發揮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有條件的地區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東中西部地區要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在區域協調發展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基層組織,要依據本地區的實際,組織群眾搞好本地區建設。東部地區黨組織,要組織群眾積極奮鬥,率先實現現代化。中部地區黨組織,要解放思想,領導和組織群眾促進中部的崛起。西部地區黨的基層組織,要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組織群眾創造西部輝煌。

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就是要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麵協調發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社會環境。社會發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也包括就業、社會保障、社會公正、社會秩序、社會管理、社會和諧等方麵,還包括社會結構、社會領域體製和機製的完善等。同時,我們還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黨的基層組織,不僅要組織廣大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還要組織群眾創建廣大群眾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努力打造新時期的民族精神。更要組織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根據人民群眾的覺悟程度,把群眾組織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場”上,在大力發展中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就是要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和整個民族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幹部,必須努力動員和組織群眾,建設美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和發展生態環境,種草植樹,治理汙染,還天空碧藍,還河水清澈。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就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中國已有數千家企業走出國門。中國的工業品、農產品,服務業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將在世界經濟發展舞台上大展身手。黨的基層組織,必須充分動員和組織群眾,追求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增加中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在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進程中,實現民族的偉大複興。

(第二節)組織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應該成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要以堅持“第一要務”、服務建設大局,拓寬領域、強化功能,不斷提高黨的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基礎,動員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鄉村兩級組織,要積極探索讓幹部經常受教育、讓農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有效途徑。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黨組織,必須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積極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製企業黨組織,要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和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社區黨的組織,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構建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要加大在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要全麵做好機關黨建工作和學校、科研院所、文化團體等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總之,要充分發揮各類、各方麵基層黨組織的積極作用,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投身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

關於組織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毛澤東同誌在建國前夕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從1927年到現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在鄉村,在鄉村聚集力量,用鄉村包圍城市,然後取得城市。采取這樣一種工作方式的時期現在已經完結”。從現在起,“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移到了城市”,“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並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在這一曆史時期,黨和國家的基本任務是“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對“城市領導鄉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攻堅”階段。我國的“城市領導鄉村”的城市化進程,從1949年“進京趕考”時的132個城市發展到21世紀初的近700個,小城鎮發展到23000多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三大城市群落”的興起與發展,帶動和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並形成了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帶動了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進程。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全麵繁榮農村經濟,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東中西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城鎮化建設,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是新時期中央的戰略部署。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將是我國城鎮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時期,原有的700個大中小城市將進一步提升規模和檔次,一大批城市將會接近、達到和超過發達國家同等城市的發展水平,一大批縣將發展提升為縣級市,眾多的小城鎮將在中國的大地上崛起。對此,黨的基層組織和基層幹部,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努力奮鬥,奮力攻堅,打造“城市領導鄉村”的輝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