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推測出,兩次核試驗、導彈發射都是金正雲在後台操縱,他的目的一方麵是為繼承其父的權力積累業績,更是為了轉移外界的注意力,使自己能夠掌控整個朝鮮高層。金正雲此前已經被任命為國防委員會的指導員。今後金正雲將從指導員做起,逐漸擔任課長、參事、局長等國防委員會高層職務。金正雲從國防委員會開始走上從政之路,這無疑與其父大力倡導的“先軍政治”有關。
金正雲出生於1983年1月8日,是金正日同夫人高英姬所生的第二個兒子。金正雲和金正日的次子金正哲是親兄弟。金正雲保持了朝鮮領導人一貫的神秘風格:他一直不為外人所知,甚至連長成什麼樣子也沒人知道。直至2009年年初,才在網絡上出現了他11歲時的照片。
金正雲在外貌和性格方麵都很像金正日,也和他的父親一樣十分重視政治,因此備受金正日的青睞。但是,由於金正雲太年輕,也沒有掌握權力的經曆,所以今後將需要在權力鬥爭中成長,逐漸一步一步走繼承大業的過程是十分艱難的。而且金正雲也沒有任何內政外交經驗,所以金正日此前安排了自己的妹夫張澤成進入國防委員會成為委員,使得他能夠幫助金正雲。
今後,金正雲的接班將使得朝鮮成為一個罕見的由祖孫三代人領導下的東方的小國,或將創造出更多令世人驚訝的奇跡。
局勢的發展——中國對朝鮮影響力加強
美國故弄玄虛的部署
自從朝鮮第二次核試驗以來,美國表態措辭也非常強硬,同時加強在朝鮮半島周邊地區的軍事部署:美國空軍的12架具有隱形能力的F-22猛禽戰鬥機在5月底抵達了衝繩的空軍基地;海軍方麵,裏根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在5月28日離開了美國西岸的聖迭戈,前往東北亞,而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在5月中旬之後就一直在西太平洋遊弋,現在也正處在東亞附近;美國的陸軍也在作出應對朝鮮半島局勢的準備,美國陸軍參謀長凱西上將明確表示如果說朝韓爆發戰爭,美國一定會參與。凱西還說,一旦爆發戰事,部署在全球某些地區的十個作戰旅會盡快趕到戰區。
但是,盡管美國人海陸空三軍齊上陣,甚是熱鬧,但是美軍在兵力根本不占優勢:駐韓美軍的總兵力不過三萬人,即使調來十個旅,總兵力也不會超過10萬,即使加上韓國的50萬陸軍在兵力上也是處於劣勢。更何況,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地麵部隊達到15萬左右,實在是捉襟見肘,周轉不開。50年代的朝鮮戰爭調用了美國60多萬軍隊,現在15萬軍隊恐怕不夠。
美國政府的這些軍事部署直接對朝鮮施加軍事壓力,牢固控製日韓,加強美韓軍事同盟。而日本在朝鮮核試驗之後,揚言要重整軍備,擁有核武器,所以美軍迅速部署,打消日本發展核軍備的可能。
朝鮮隱含的目的
朝鮮是如何想的呢?
朝鮮此舉是通過製造緊張局勢來促進國內的團結,同時,爭取一種大國的地位。它的根本目的不在於發動戰爭。更何況朝鮮還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刻,這時隻要見好就收,讓外界隻顧核彈而忘記朝鮮的新老交替,再額外博得一些別的好處,朝鮮就已經很合適了。
航空母艦,中國海軍的發展
中國國防部長:不能永遠沒有航母
2009年3月20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會見來訪的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時表示,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母。這是有史以來中國軍方高層人物首次公開地正式作出這項表明。
梁光烈在會麵時對日本防衛大臣表示,大國中隻有中國沒有航空母艦,而中國不能永遠沒有航空母艦。梁光烈稱,中國擁有廣闊的海洋領土,守衛責任重大;中國海軍實力較弱需要發展,強調了擁有航空母艦的必要性。梁光烈同時也指出了建造航母時必須考慮到各種因素。浜田大臣對此並未表達日本方麵的擔憂。其實,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黃雪平大校2008年底就曾表示,中國政府將會綜合各方麵的因素認真研究考慮建造航空母艦的問題。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很突然的言論,但是梁光烈的講話發表後還是引起了各方麵的熱議,尤其是中國的大批軍事愛好者,更是拿出了自己擬定的種種航空母艦的方案。
海上霸主——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的英文名稱是AircraftCarrier,一般簡稱“航母”。航母從功能上來說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麵艦艇。航空母艦最早出現於二十世紀早期,起初並不引人注目,但是在二戰中,航母體現了自身的巨大價值,並且最終取代以往的戰列艦成為海軍的主戰兵器,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發展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係統工程。
航空母艦一般而言並不單獨作戰,航母總是作為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大部分時候也作為航母艦隊的指揮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以美國海軍為例,一般航母戰鬥群會配備1-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1-2艘導彈巡洋艦,3-4艘導彈驅逐艦以及1-2艘補給艦。航母上搭載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反潛機、預警機、反潛直升機等。依靠航空母艦戰鬥群,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和基地情況下實施威懾和進行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