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黨的十七大以來重要理論成果(1 / 2)

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就在於它不斷地同各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在不斷地解決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中,把思想理論大大向前推進,把人類社會實踐大大向前推進。跨入新世紀,呈現在我們麵前的是空前的社會變革: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社會變革在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這樣那樣的新情況、新矛盾和新問題。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豐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成為時代的要求、實踐的呼喚。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麵對實踐提出的新課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新形勢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係列重大問題,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富強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贏得了新的輝煌。古老的中華大地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社會主義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形勢在變化,實踐在發展,認識在深化。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定不移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時代賦予我們黨的崇高使命。

四個“堅定不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解放思想,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之奮鬥。”“四個堅定不移”既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驗總結,又是全麵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崇高使命的根本原則。“四個堅定不移”的明確提出,充分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更加深化,決心更加堅定,實踐更加自覺。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貫穿十七大報告的靈魂和主線。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報告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標誌著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新步伐。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深化了改革開放曆史經驗的認識,深化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認識,深化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認識,深化了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深化了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認識,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認識。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最新概括

胡錦濤同誌在十七大報告中,將作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經驗總結的理論,統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是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最新概括。

對理論新成果的最好概括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重大戰略思想,這三個理論,各自都是一個體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起著指導作用。但這些理論都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都是這個主題的展開,都是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從更高的層次看,這些理論又是一個大的體係,都是這個大的理論體係的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這是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創新理論所作的最好概括,也是恰當的理論名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旗幟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何能夠成為旗幟曆史和現實一再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的道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曆史的結論;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是現實和時代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特定的世界曆史環境和中國曆史條件下的偉大創造,既是曆史的邏輯,時代的要求,也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我們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