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紅城水的紅軍派出一部步兵,在甘溝驛一帶遊擊。韋州馬鴻逵的騎兵即派八連連長馬生榮、九連連長馬文光率隊截擊,紅軍略有傷亡,被俘50~60人。
馬鴻逵部在韋州和甘溝驛,前後共俘虜紅軍約100人,均送往寧夏,由馬鴻逵處理。馬鴻逵即將老弱的編給官兵子弟學校充任夥夫,其餘的撥到工程隊作修橋補路及建築營房等體力勞動。事後傳說,紅軍團長馮義隆在甘溝驛戰鬥中犧牲。
截擊長征紅軍
1936年西安事變以前,蔣介石曾令馬鴻逵向甜水、萌城一帶截擊長征紅軍。當時,馬鴻逵即派步兵第十旅(旅長馬全良)、第一團(團長馬得英)、第二團(團長馬昌貴)和騎兵第一旅(旅長馬光宗)、第一團(團長馬彥)、第二團(團長馬進銳)等開始出動。
11月8日,騎兵由吳忠堡出發,經過石溝驛,開往惠安堡。11月12日,步兵由金積縣出發,向惠安堡前進,第一團駐白塔水,第二團駐石溝驛,馬全良本人則帶手槍連到達惠安堡。
馬鴻逵的企圖,是敷衍蔣介石的命令,部隊隻到惠安堡為止,再不向萌城前進。此時,紅軍已由豫旺、甜水堡、山城堡向陝北前進,胡宗南部在後跟進。到山城堡,紅軍把胡宗南的一個團擊潰,胡部隊即撤到惠安堡附近的大水坑、韋州、下馬關一帶駐紮,再未前進。其紀律很壞,搜劫糧秣,當地群眾,頗受塗炭。
當時,馬鴻逵以為與胡宗南部隊混合駐紮,諸多不便,即令馬全良和馬光宗率步騎各隊撤回金積縣和吳忠堡一帶防地駐紮。不久,西安事變發生,胡宗南部於12月20日由惠安堡等地出發,經過吳忠堡、金積縣和中衛縣一帶,開往甘肅。
馬鴻逵出兵堵截紅軍,雖然是奉蔣介石的電令,實際上主要原因是他反共反人民的本質所決定,是為了鞏固自己封建軍閥割據統治的地盤。當時,紅軍因抗日任務緊急,未再向寧夏方麵進軍,這就使馬鴻逵又得以繼續苟延殘喘地盤踞了多年,直到1949年9月,寧夏全部解放。
——摘自《寧夏三馬》,馬福祥、馬鴻賓、馬鴻逵史料專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文史研究委員會編,198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