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盧梭年表 (2)(1 / 2)

後因《關於法國音樂的信》被取消了免費進入歌劇院的權利。

1754年 盧梭42歲

和果佛古爾、瓦瑟結伴前去日內瓦,發現了果佛古爾的惡行。受到日內瓦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恢複了其在日內瓦的公民權,重皈新教。

探望華倫夫人,並為華倫夫人的衰老和貧困而傷感。

開始起草《政治製度論》。後來選取其中一部分出版為《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論》是盧梭闡發政治思想的經典之作,論述的是他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他看來一個合理的政治狀態應當是人與人之間結成社會契約。在這個契約中,每個人都通過放棄自己天然的自由,來實現契約的自由。全體人民的意誌集合成了一個公意,而主權者代表這個公意進行立法,之後人民選出執政官按照法律來管理社會。盧梭認為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有權利選舉執政官,參與一切公共事務。政府的一切行為都要為了人民的利益而進行。

由於厭惡了頻繁的社交生活,常常到樹林裏散步。

1755年,孟德斯鳩去世。葡萄牙裏斯本大地震,導致三萬人死亡。

1756年 盧梭44歲

和瓦瑟遷往退隱廬。退隱廬原是埃皮奈夫人的房產,盧梭在退隱廬期間得到埃皮奈夫人的資助。在退隱廬生活將近兩年,盡管無法完全避免交際,但盧梭還是很享受這種孤獨寧靜的鄉村生活的。

1756至1763年發生“七年戰爭”。交戰雙方是由歐洲主要國家組成的兩大集團:一方為普魯士、英國,另一方為法國、奧地利、薩克森、瑞典、俄國等國。雙方為爭奪殖民地和海域在歐洲、非洲和印度等地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最終以英國和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

1757年 盧梭45歲

與烏德托夫人戀愛,因此和狄德羅、格裏姆、埃皮奈夫人鬧翻。創作《新愛洛綺絲》,並沉浸在對故事情節的幻想之中。這部書信體小說表達了盧梭對愛情的理想,作品中的朱麗是盧梭理想的愛情對象,他通過家庭教師聖·普樂和貴族小姐朱麗的不幸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自然感情的偉大,批判了封建婚姻的荒謬和違反人性。

開始準備創作《愛彌兒》。

於年底搬出退隱廬,遷至蒙莫朗西居住。在《愛彌兒》一書出版之前,盧梭在蒙莫朗西一直受到盧森堡夫婦的庇護和資助。雖然《愛彌兒》是一部偉大的教育著作,但也是給盧梭帶來沉重災難的一部著作。盧梭沒有親自教育過自己的任何一個子女,卻僅是通過想象寫出一部教育名著,在書中以極大的熱情來培養“愛彌兒”。盧梭主張,從教育兒童開始改變人與人之間的奴役和不平等現象,培養自然發展的健康的下一代。他提出自然教育,主張讓人服從自然的法則,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發展,通過生活和實踐,讓兒童在具體的環境中體驗生活,從而獲得必要的知識。他認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兒童獲得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培養兒童的勞動技能。

1761年 盧梭49歲

《新愛洛綺絲》出版,此書受到女性讀者的熱捧。

盧森堡元帥去世。

1762年 盧梭50歲

由於出版《愛彌兒》,法國法院對盧梭發出了逮捕令,查禁了他的書。

其實在《愛彌兒》出版之前的一段時間內,盧梭已經漸漸感到氣氛不對,但是他認為自己是正直無辜的,因此並不感到慌張。

《社會契約論》《愛彌兒》出版。

巴黎大主教畢蒙對《愛彌兒》發出禁令,不久之後,巴黎高等法院也發出禁令,並且下令逮捕盧梭。在之後長達8年的時間裏,盧梭一直都在逃難。他不得不在各種譴責、迫害甚至是密探的監視下生活,這讓他變得敏感多疑,以致後來不斷地懷疑身邊的人要謀害他。

盧梭從巴黎隻身逃至日內瓦,然而日內瓦當局卻焚燒《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並下令追捕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