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艾薩克中將的保密、是一個不經意間的失策.由此而帶來了一連串的不良後果,都是艾薩克中將沒有仔細考慮到的。的確,北部要塞陷落這樣的事實.肯定會引起了奧魯米聯邦軍隊的極大恐慌.但是.如果艾薩克中將能夠開誠布公的公布相關的信息,並且和廣大將士同舟共濟的話。這樣的恐慌狀態不會持續很久,破釜沉舟這樣的事例,曆史上也不是沒有過。
然而。艾薩克中將始終沒有公開發布明確的信息,又沒有辦法阻止相關的謠言傳播。這就使得這種恐慌狀態一直延續。並且影響越來越大.整個奧魯米聯邦軍隊都人心惶惶.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最終會在某個適當地時機,引發致命的混亂。
最先撒退的、是西線和奧魯米城外圍之間的預備部隊。這部分兵力總共有三個團,大約八千多人的兵。雖然名義上還是步兵團,但是事實上,他們都非普通的步兵,相比於其他步兵稍微精銳一點,老兵的數量比較多。他們將要盡可能的控製西南部地區。防止安莫爾軍從安克維方向進攻,保證奧魯米聯邦大部隊撒退時候的北方側翼安全。
因為在進攻北部要塞的同時。安莫爾軍已經正式進入安克維地區。在安莫爾軍的強大戰鬥力麵前。在安莫爾軍派出地特使斡旋下,正在激戰的地方軍武裝和安克維的政府軍。都不得不暫時的接受安莫爾軍提出的停火條件.開始桌麵上地談判。當然,實際上安克維的政府軍早在之前就已經全麵投靠了安莫爾軍。
隨後,安莫爾軍有兩個步兵團的兵力也進入安克維,名義上是維和部隊,負責維護當地的社會安定,監督雙方停火地實施。但是事實上.艾薩克中將可以肯定.他們真正的目標.還是想從北方包抄奧魯米城的奧魯米聯邦軍隊。
艾薩克中將當然不會給安莫爾軍這個機會。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隨後撒退的,是奧魯米聯邦軍團的指揮部。最先開始撤退的是奧魯米聯邦的三個直屬團,然後是參謀部署下的各個直屬部隊。艾薩克中將也跟著自己的指揮部踏上了撒退的道路。將自己的指揮部放到了奧魯米首都區和安克維交界的邊沿。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艾薩克中將沒有親自去安排撤退,現在的他,有太多工作需要忙。
在艾薩克中將到達目的地之前。目前幾個名義上還處於聯邦控製的地區,實際上是地方武裝的天下。他們倒是已經按照奧魯米聯邦的要求,開放了所有的邊界。其實他們的邊界開不開放也無所謂了,反正奧魯米聯邦軍隊需要經過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安莫爾的軍隊。當然也有很多的不便,因為他們在半路上無法獲得足夠的補給。那裏全部都是荒蕪的山區,鳥不拉屎的地方。對於這些地方部隊的做法.到底是討好奧魯米聯邦還是討好安莫爾軍,現在也沒有時間來仔細的研究了。
最後撤退的,是大量的前線部隊。前線部隊當然是邊戰邊退的.他們需要慢慢的和安莫爾軍脫離接觸。然後采取互相掩護的方式,逐步的朝南邊前進.艾薩克中將在沿途也留下了專門的斷後部隊。這部分兵力才是奧魯米聯邦軍隊的真正主力.總共有八個加強過的連隊.將近兩千多人。大部分都是艾薩克中將自己一手帶出來的軍隊。
奧魯米聯邦前線部隊撤退的時候。安莫爾軍當然發起了追擊。但是追得不是很緊,好像是故意給奧魯米聯邦軍隊撒退的機會,斷斷續續的槍聲聽起來好像是歡送奧魯米聯邦軍隊的鞭炮聲。從安莫爾軍的行動來判斷.他們更願意等奧魯米聯邦軍隊進入山區的“絕地”才發起攻擊,或許安莫爾軍有更好更省事的作戰方針也說不定。
毫無疑問的。安莫爾軍的“好意”,給了奧魯米聯邦軍隊比較充分的準備時間,使得他們不需要急匆匆好像喪家之犬一樣的逃跑、安莫爾軍的追兵也難得的沒有湊熱鬧。盡管很多奧魯米聯邦軍官都擔心一早起來的時候。會發現無數的安莫爾軍出現在自己的周圍.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出現。數萬的安莫爾軍部隊,似乎更加樂意作壁上觀,默默地注視著奧魯米聯邦軍隊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