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不行就兩發,兩發不行,再補一發。
而且很多都是極為危險的近距離操作,大威力的火箭筒隔著十幾米遠的位置,就對著坦克招呼。
正規的RPG火箭筒一般都有防近炸和過了一定射程後自毀的功能,但仿造的便宜貨那就另說了,一般都是簡單的碰炸引信,十幾米照樣爆。
RPG火箭筒,但其實並不是火箭筒,因為火箭筒是靠點燃火箭助推器獲得推力,而RPG是靠尾部藥室內的火藥燃燒產生推力,從而讓彈體120米每秒的速度飛出,彈體飛出大約十米的距離才會點燃自身的火箭助推器,以300米每秒的速度直奔目標。RPG全稱火箭推進榴彈,是一種單兵肩扛式反裝甲支援武器,其中RPG-7最有名。
自1962年列裝蘇軍以來,RPG-7一直穩居世界產量最高火箭筒的寶座,總產量超900萬支,深受武裝分子、恐怖組織甚至是正規部隊的喜愛,直到現在依然活躍在中東地區局部戰爭的一線陣地。
主要非常便宜,在非洲的地下黑市則不到200美元,試問這麼高的性價比,哪個武裝組織能頂得住誘惑?
除了價格實惠以外,RPG-7還是一款多用途火箭筒,對付輕型裝甲可以用93毫米的PG-7VL彈頭,對付主戰坦克,可以用穿深達750毫米的PG-7VR串聯裝藥穿甲彈,對付敵方攻勢一枚TBG-7V溫壓彈就可以輕鬆解決,如果殺傷敵方有生力量,那就用OG-7V四十毫米的高爆破片火箭彈。
但RPG看似所向披靡,但並不是完美的武器。
有效射程近200米左右,300米每秒的飛行速度遠遠達不到開火即摧毀的效果,所以射手往往身處險境,而他的命中率更是相當友好,首發僅有32%,二發概率僅在50%左右,但凡有陣橫風彈頭就有可能找不到北了。
真正讓奧魯米聯邦軍頭疼的是標槍導彈。標槍是上世紀80年代由雷神和洛克希德馬丁兩大軍工巨頭聯合研製,也是最早的射前鎖定、射後不管的反坦克導彈,用於取代並不受歡迎的龍式反坦克導彈,標槍全稱FGM-148單兵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全重僅22.7公斤,導彈彈體重11.8公斤,全長108厘米,彈體直徑12.6厘米。
正是因為可以射後不管,所以深受這些非洲哥們的喜愛,射手發射完後可以迅速撤離,不需要像龍式一樣持續照射目標,大大減少了士兵的陣亡率,那麼標槍是怎麼做到不管的呢?其實原理很簡單,發射前士兵通過熱成像已鎖定目標,再把目標的紅外特征傳送給導彈,導彈彈頭也有紅外成像儀,發射後會根據紅外特征自動匹配目標並跟蹤摧毀。
這玩意兒最厲害的就是俯衝攻頂了,眾所周知,坦克正麵以及側麵裝甲防護相當強悍,頂部則是最薄弱的部位,而標槍剛好是挑弱的地方下手,發射後會迅速向上攀升到150米,再以近乎垂直的角度直攻坦克的頂部。
因為標槍反坦克導彈有兩個串聯戰鬥部。這一屬性是專攻坦克反應裝甲的一集戰鬥部,爆炸威力若用來引爆反應裝甲,二級戰鬥部則是大威力的LX-14型主裝藥,破甲厚度達750毫米,可直接擊穿坦克裝甲。更何況標槍攻擊的是坦克最脆弱的頂部,一旦被命中,坦克隻有兩個下場,一個是飛炮塔,一個是不飛炮塔兒,飛與不飛就看你是T72還是T90了。
而奧魯米聯邦軍的裝甲實力的天花板就是T72坦克和BTR70輪式裝甲車,於是慘遭數量巨大的RPG7和少量標槍的蹂躪也並不稀奇。
布盧姆隻覺得天旋地轉,在自己的前麵,怎麼會有安莫爾軍的部隊?他們是怎麼樣出現的?
沒有人能夠回答。
槍聲響徹山間,許多奧魯米聯邦士兵都本能的舉起了雙手。
他們原本不是這樣的,他們原本受的是洗腦一般的教育。奧魯米聯邦戰士可殺不可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