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楊頭講故事,楊燁淩就當是這個世界的神話故事聽了。聽也就是聽個熱鬧,睡一覺就忘得差不多了。按照他先前接受的正統教育,神話故事就是民間文學的一種,由遠古時代的人民集體口頭創作,其產生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而神話中的神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則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是根據原始勞動者的自身形象、生產狀況和對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來的。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當神話照進現實的時候,真的會因為激動和興奮而渾身發抖啊!
在楊老大讓楊燁淩拿著《天弦訣》回家的時候,他連那道門檻都不敢邁出去,好像自己懷裏揣著的是天下重寶,出了門就會引來殺身之禍。看著他畏畏縮縮的樣子,惹得楊老大好一陣笑。
“這都是入門級的東西,和你以前在私塾學的啟蒙書是一樣的。平常人根本就不知道修行事,所以也得不到這書,即使看到了也當神話故事了。隻要入了修行界,你就會發現,這東西扔到地上都不會有人撿。”
聽了楊老大的話,楊燁淩惴惴不安的心情才稍稍平複,揣著《天弦訣》便一路小跑回了家。一入家門,楊燁淩便把自己反鎖在小屋子裏,捧著書本如饑似渴的的讀了起來。
按照書中所述,世人本不會修行,全靠著柔弱的血肉之軀在這蠻荒中求得一線生機。大約在兩千多年前,世上出現了一個奇人,感悟天地之力,最終成就改天換地之大神通。對於這位奇人,後人稱之為‘古神’,‘古’之一橫意為天,‘口’則意為地,代表古神是頂天立地之大英雄。
這段曆史楊燁淩並不陌生,村裏的老人在講述久遠之前,眾神崛起之時的偉大事跡時,總喜歡用“古時候”開始,因為他們講述的便是古神所在時代的故事。
但是接下來的內容,楊燁淩卻是第一次看到。
相傳古神得道前,喜彈一種五弦琴,這種琴因此也被後人稱為古琴。琴有三音,散音、泛音、按音。泛音如天,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天地人三籟。古琴一器具三籟,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天地宇宙之理,所以琴音也被稱為‘天地之音’。
一日古神在山間撫琴,忽有觸動,遂感悟天地至理。古神悟道後,便創下修行法門,廣播世人,渡人渡己,終開創了神的時代。
古琴五根弦,分隊對應宮、商、角、徽、羽。一弦屬土為宮,用八十一絲;二弦屬金為商,弦用七十二絲;三弦屬木為角,弦用六十四絲;四弦屬火為徵,弦用五十四絲;五弦屬水為羽,弦用四十八絲。古神以琴悟道,故修行的各個階段也以琴弦數量來劃分。
五大境指的是單弦境、雙弦境、三弦境、四弦境和五弦境。每一境裏根據修行程度不同,又劃分為若幹界,這就是楊老大和三哥打鬥時說的單弦境和雙弦境。
修行,修的便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