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2)

應用文寫作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之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曆代都非常重視。自隋代初創科舉製度之後,曆時1300餘年的科舉製度更不知造就了多少由童試而秀才,由鄉試而舉人,由會試而貢士,由殿試而進士的讀書士子。而進士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更是在十年寒窗苦讀之後,“一舉成名天下知”,入品晉階,衣錦還鄉,極一時之榮寵。

誠然,要成為應用文寫作的行家裏手,在傳統舊式教育裏,隻能是懸梁刺股囊螢鑿壁少數精英者的奢望,對於芸芸眾生來說,可望而不及。如1999年7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頒布的《法院刑事訴訟文書樣式》(樣本)共計14大類、348種。其中包括報告類文書、起訴類文書、裁判類文書、決定類文書、通知類文書、證票類文書、筆錄類文書等。術中有數,數中有術,陰陽變理,機在其中。各類文書縱橫交錯,重巒疊嶂,使人有騰雲駕霧,撲朔迷離之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隻有常寫材料,功底深厚、技藝精湛者,才能穿破迷霧,一眼識透其中奧妙,無須疑惑與茫然。這正像劉勰所說的“文場筆苑,有術有門”。寫作作為一種真功夫,確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誇。

有位哲人說得好,睿智的人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愚笨的人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事實上,在大眾教育普及的信息社會,成為應用寫作的行家裏手,並不是想像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難事。俗話說,兩軍相逢勇者勝,眾多應用寫作的愛好者和實際應用者完全不必因此而畏縮。

如果一個偉大的想法是已有要素的重新組合,那麼下一步就是去收集你能收集到的一切材料。除非你對一個情況或問題掌握了一大堆材料,否則你就未必能找到最好的新的解決方式。也就是說,隻要寫作者的心智模版像電腦一樣事先預置幾塊模版,編好幾個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辦公軟件程序,再掌握幾招克敵製勝的招術,遇事因地製宜,稍加發揮,即可滿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方麵應用寫作的基本需要。使用過金山WPS2000辦公軟件通用模版或專用模版的人,大都有“材料到手,文章立現”的體驗。這也是明清兩代紹興師爺的“阿裏巴巴”秘訣、怪招、妙法、看家本領、謀生手段。也許有人說這是旁門左道、終南捷徑、天方夜談、奇談怪論。但這正是我們的夢想,這正是我們麵臨的機遇和挑戰。科學的成功,常常得益於方法的成功。要實現幹部寫作的現代化,要迎接信息時代的挑戰,不能不從觀念、思想、方法、行動上開展一場深刻的革命,而這本書正是關於這場革命的行動指南的一種大膽探索,一種大膽實驗。作者期盼它成為社會成員個體價值實現的福音,期盼它帶給讀者立德立功立言脫胎換骨般的躍遷和升華。

美國有個堪稱世界先進的情報係統(MEDLARS)。它把全國醫學係統圖書館,通過一個計算機係統和通信係統連成一片,一個中心有11個分中心,分中心又把各地醫院和圖書館聯係起來。這樣的醫學情報係統,10分種就可以完成一個課題的調研。這速度相當於一個人同時用30種文字,看2000種醫學雜誌,博覽9萬篇文獻的速度。這樣的圖書、情報係統的建立,這是“牛頓時代”任何曠世奇才所不能想像的。在大科學時代,隻有想不到的,沒有人類做不到的奇跡。

同做任何事情一樣,應用寫作亦存在入門與精深的關係。若想做應用寫作的行家裏手,僅僅知曉應用寫作的基本知識與技巧是遠遠不夠的,充其量也隻能算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打一個淺顯的比方:一個隻會三腳貓功夫的小生在強手如林的武林中冒充高手,不跟別人過招還好,倘若與高手同台打擂,很少有不會敗北的。所以為了在與各路好手競爭博弈中保持常勝,必須對寫作奧秘有更深一層的了解。這已超出了本書討論的範圍。本書的一大特色是討論怎樣培養適應大眾化、批量化、標準化生產“知識產品”的匠人、初學者的入門常識,而不是像許多教材討論怎樣培養大師,攀登科學高峰之巔的迷魂大法。這裏討論的是普通人怎樣聞一知百、“讀書破一卷”的實用指南,而不是聖人賢達怎樣“讀書破萬卷”的玄學天書。

怎樣快速提升機關幹部的寫作能力和技巧,是促使作者選定幹部應用寫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課題,編著本書最重要的原因。長期的幹部寫作教學工作,使作者有機會廣泛接觸各級領導幹部。一方麵從中看到了嚴謹的學風,縝密的文風和深厚的寫作功力;另一方麵,也常常碰到不少中青年幹部、青年教師拿著自己的稿子,問能否發表,選這個題目行不行,應該選什麼題,這樣寫好不好。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笨的方法則可能阻攔才能的發揮。總之,從他們的這些問題和困惑中,作者深深感受到了一些中青年幹部多麼需要寫作理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