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8章 後記(1 / 1)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是對青年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延安革命紀念館是延安的重要窗口,是研究黨中央、毛主席在延安13年光輝戰鬥曆程,宣傳和弘揚延安精神的主要陣地。從1998年起,延安革命紀念館掀起了學習黨史、研究黨史的新熱潮。廣大業務人員以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進取精神,開展黨史研究及博物館學研究,在中央、省、市各級報紙雜誌上發表了大量論文。為了給業務工作者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研究空間,加強各地博物館、紀念館之間的學習與交流,1999年,延安革命紀念館創辦了《聖地》季刊。這份雜誌同時也成為眾多黨史工作者和文博工作者研究黨史、考證史實、探索紀念館發展的陣地。

至2003年年底,《聖地》已走過了五年曆程,共出版了19期,發表論文350多篇,達160多萬字,為三大教育基地的建設做出了貢獻。為了把這幾年的研究成果係統集中地呈現給廣大讀者,我們從中選編了170多篇具有代表性的論文(其中包括部分兄弟單位業務工作者的論文),彙集成書。這些論文有黨史方麵的,也有博物館學方麵的,其中的許多論文已達到較高的學術水平,有些則具有很高的水準。例如:米世同的《“蘑菇”戰術的由來》一文,後來在《黨的文獻》上發表;馬廣榮的《澤東與延安精神》一文,後來在《求是》雜誌上發表;霍靜廉的《陳雲在延安二三事》一文被中央文獻研究室收入《緬懷陳雲》一書,《延安曆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建設》一文,獲陝西省“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研討會”優秀論文獎;黨全義的《延安時期的中央組織部》一文,後來在《黨史研究資料》上發表;《張明勝的針挺將軍與延安》一文,獲中國新四軍研究會舉辦的“葉挺生平思想研討會”論文一等獎。但不容否認,也有一些論文內容一般。為了比較全麵地反映延安革命紀念館近年來的研究水平,這樣的文章也選錄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