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魂歸幽冥,還陽鬼域(二)(1 / 2)

太宗戰戰兢兢,相隨二人,上得山岩,抬頭觀看,隻見:形多凸凹,勢更崎嶇。峻如蜀嶺,高似廬岩。非陽世之名山,實陰司之險地。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耳畔不聞獸鳥噪,眼前惟見鬼妖行。陰風颯颯,黑霧漫漫。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一望高低無景色,相看左右盡猖亡。那裏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隻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雲,澗不流水。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麵亂喧呼;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對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傳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趲公文。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太宗全靠著那判官保護,過了陰山。前進,又曆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

“此是何處?”

判官道:“此是黑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

太宗又問道:“是那十八層?”

判官道:“你聽我說:吊筋獄、幽枉獄、火坑獄,寂寂寥寥,煩煩惱惱,盡皆是生前作下千般業,死後通來受罪名。酆都獄、拔舌獄、剝皮獄,哭哭啼啼,淒淒慘慘,隻因不忠不孝傷天理,佛口蛇心墮此門。磨捱獄、碓搗獄、車崩獄,皮開肉綻,抹嘴谘牙,乃是瞞心昧己不公道,巧語花言暗損人。寒冰獄、脫殼獄、怞腸獄,垢麵蓬頭,愁眉皺眼,都是大鬥小秤欺癡蠢,致使災屯累自身。油鍋獄、黑暗獄、刀山獄,戰戰兢兢,悲悲切切,皆因**欺良善,藏頭縮頸苦伶仃。

血池獄、阿鼻獄、秤杆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隻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墮落千年難解釋,沉淪永世下翻身。一個個緊縛牢栓,繩纏索綁,差些赤發鬼、黑臉鬼,長槍短劍;牛頭鬼、馬麵鬼,鐵簡銅錘。隻打得皺眉苦麵血淋淋,叫地叫天無救應。正是人生卻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太宗聽聞,心中驚慘。

奈河一道,讓人望洋興歎,寬百餘裏的大河橫在荒蕪平原盡頭,一眼望不到邊際,大河中水浪滔天,死氣彌漫,不知道有多少鬼魂葬身在河中,與黃泉不同,奈河水雖黑卻清澈無比,仿佛一條黑水晶山脈。

古老典籍中記載,地府中有黃泉、奈河兩條大河,傳說這兩條河本來是人間一個古老國度的河流,卻被大人物以無盡法力將其據到地府,鞏固地府世界,這才誕生了了地府十殿閻王,根據古老傳說,黃泉本名為黃河,至於比黃泉還要長的奈河,本命是什麼早已被人遺忘在千萬年的曆史塵埃中。

太宗跟著判官沿著奈河一路向西而行,又走了不久,太宗心中不由有些焦躁,一旁判官很是耐心的解釋著:“陛下,前麵原本有座叫做奈河橋。若到陽間,切須傳記,那橋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坑浮上界。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竟在一座斷橋邊上看到一位老人。

“陛下可是要過橋?”橋下的老人須發皆白,微微恭敬,隨即望向太宗。

老人身後是一條坍塌的大橋,橋頭寫著奈何橋三字,讓太宗有些驚愕,傳說中這地府有一座奈何橋,橫跨在奈河之上,鬼魂要想進入六道輪回投胎轉世,就必須從這條橋上過去,可如今這奈何橋居然塌了。為此太宗倒有幾分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