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打開手電往裏照,果然像蘿卜說的那樣,後麵藏著一個小型的觸發裝置,正好擋在塞石的後麵,不把塞石拉出來根本看不到。
這個裝置離我並不遠,不到兩米的距離,我粗略的看了一下,塞石後麵是一個壓力裝置,側麵連著一個輪機,(像現代滑輪一樣的工具),而位於上方的塞石之所以會懸空,是因為上麵嵌著一個卡槽。在我們向前推的過程中,壓力裝置引帶著輪機向上滑動,等我們正處於塞石正下方的時候,輪機也滑到了頂點,嵌著卡槽的塞石就會掉落下來,把我們死死的壓在下麵,動彈不得。
我國古代的機械技術位於世界前列,在機械原理和結構設計上推陳出新,很多體現大智慧的技術早已失傳,其中蘊含的智慧,是現代人難以望其項背的。古代沒有諸如發電機之類的動力來源,小的東西靠純機械的傳動是無法長時間運作的,所以製作起來更加麻煩。這種做工,可以達到無人操作、自行警戒的效果,是想靠我們的力量弄死自己,實在陰毒。
我有些後怕,這墓主夠狠的,不給死個痛快,想要慢慢的耗死我們,他奶奶的,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就不按你的套路來,你能怎樣!
為了安全起見,蘿卜先爬了過去,他目測了下高度,讓老蓋把短柄錘給他扔過去,然後上下比量了一下,長短剛好抵在下麵,之後我們幾個按順序也爬了過去。
過去之後,林姍打開狼眼手電照向甬道頂端,上麵也布滿了密密麻麻紅色脈絡一樣的痕跡,奇怪的是出了甬道,這些痕跡就消失不見了。彪子和蘿卜想了半天,也沒猜透這些鬼畫符一樣的痕跡到底是用來幹嘛的,隻好放棄。
過了這段狹窄的甬道,我們來到了前室,墓室坐北朝南,整個墓穴為磚砌手工雕刻。前室東西各有一條甬道通往左右耳室,再往前被十數層墓磚疊壘的封牆堵住了,我想後麵應該就是整座古墓的核心位置,置放墓主棺槨的冥殿了。
整個前室大概三百平米左右,這個規模已經很龐大了,卻不顯空曠。墓室兩側立著石柱和後牆,立柱上雕刻著水雲紋,一龍一鳳交互盤旋而上。墓室四角各有幾尊與真人等高的石甬和侍甬,形體高大,雕刻的十分形象生動。我的左右兩邊擺放著兩輛陪葬馬車,從擺放位置來看,兩車並列向著冥殿口,像是原地待命,隨時聽候墓主的召喚。馬車上各坐立一尊陶勇,身形威武剛毅,從身著的鎧甲來看,很像是當年的秦軍將士。
如果是女子下葬,是不會陪送這麼多車馬器具和石甬,我在想,這會不會是秦朝哪個皇子的陵墓?史書有名可考的秦始皇兒子隻有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閭四人。長子扶蘇被逼自盡,其餘的兄弟姐妹都被胡亥、趙高逼得死於非命。多行不義必自斃,胡亥自己也沒落得好下場,這會是誰的墓葬呢?不過,還有其它史書說秦始皇有十二個兒子,究竟誰是誰非,在史學界一直沒有定論,幾千年來沒人說的清楚。
不過從石甬和馬車的雕刻手法上看,具有鮮明的先秦時期特點,注重寫實,以笨拙、粗獷為特色,不像唐宋那樣細膩、精巧。這麼看來,這處墓葬有可能在嬴政之前,具體是哪個階段,目前還不好確定。
我暗自失笑,作為一個前任的考古學者,見到墓葬總會不自覺的犯職業病,首先確認年代,其次確定墓主。
林姍頭次近距離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陪葬品,感歎道“這些陪葬品,千裏迢迢運來這裏,路上不知要累死多少人。”我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是是荔枝來。楊貴妃想吃個鮮荔枝就能活活跑死不知多少匹馬,更別提規模宏大的墓葬了。在封建社會,視人命為草菅,哪像現在以人為本。這些達官顯貴,哪個死後不得拉幾十個陪葬。像秦始皇的先祖秦景公,活人陪葬一百八十六具,秦皇陵還沒發掘呢,保守估計怎麼也得上千,我活著怕是看不到開陵那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