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資源戰爭”從經濟、國策、外交的角度上升到了軍事的高度。在所有的資源中,由於科技的滯後,遲遲未能開發出化石原料的代替品,電能遠遠不能滿足軍事上的需求,使得能源成為了世界各國衡量軍事世界的重要指標。二十年代中期,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軍事大國,試圖將核能運用在裝甲車、戰鬥機等小型軍事武器中,但由於造價昂夠,安全性能低,在頻頻的事故與損失中,宣告失敗。不久後“能源危機”爆發,二十年代末的一切以能源為重心的軍事行動中,中東成為了焦點。在亞歐非交界處的地中海、紅海、艾拉伯海、波斯灣、阿曼灣和亞丁灣三海三灣海域停駐著三十多國的海軍艦隊。海陸空總兵力高達300萬之多。
新元2030年8月2日,小範圍的衝突事件終於招致北印度洋戰爭的爆發。一年後中東多國以自衛的名義向軍事列強宣戰,同年印度為轉移國內人口問題,加入戰爭。北印度洋戰爭的爆發一再殃及到了周邊國家,許多國家興起了遷移美洲的熱潮。
新元2033年9月,一支後援航母艦隊,抵達古吉拉特邦西南部的阿拉伯海域的軍事基地,與第一遠征艦隊彙合。
當地時間早上8點。晴空萬裏,海麵上吹來些許微風,日出東方的海麵波光粼粼。第一遠征艦隊總司令淩遠洋,例行檢閱全軍。
淩遠洋率先檢閱了最後一批到來的官兵。在這批後繼艦隊中,聚集著很多優秀的年輕軍官,在後來的戰爭中大都留下了很多輝煌戰績,他們中的一些甚至決定了戰爭的勝敗。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年僅28歲的中校淩踐。
淩踐18歲通過測試進入空軍學院學習,22歲畢業後進入空軍某部,任少尉飛行員。24歲由於世界局勢的變化,上峰決定提拔一批包括淩踐在內的優秀年輕軍官,同年中尉淩踐進入國防科技大進修軍事指揮專業。從科技大畢業後,27歲的淩踐被授予少校軍銜。
在國防科技大學習的三年裏。淩踐的每一課成績雖然很優秀,但都不是第一。可正是由於他的綜合能力,使得他在學年末的模擬軍事演習中,被委任為藍軍的作戰總指揮,並打破了紅軍連續5年來完勝的噩夢。因此,很多人認為,淩踐有可能成為當代最偉大的軍事家。
離開國防科技大的淩踐,並沒有被派遣到前線,雖然被晉升為中校,卻在後方配合上級開展後勤工作。在過去的一年裏,淩踐無數次的申請前往一線作戰,可每次申請都被駁回,直到兩個月前才通過。
接受司令的檢閱是淩踐3年來最大的心願。新元2030年剛剛一年級結業的那個暑期,淩踐一如既往的去到基層帶兵。就在這個夏天,北印度洋戰爭爆發了。淩踐預感到自己將不可避免的卷入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將成就自己的輝煌,時事弄人,他還是遲到了三年。
淩遠洋檢閱三軍後,標致前線生活的開始。
前線的戰爭並沒有想象中的激烈。尤其是淩踐來到一線的1個月時間裏。比起戰爭,天氣卻熱的很,盡管即將進入金秋,可北緯20度的地帶,依舊炎熱。或許是因為天氣的緣故,各方勢力都在秣馬厲兵。淩踐剛到來時,每天戰鬥部隊都會執行特勤任務,可近些天來,就連常規的執勤也省去了。他知道,這是暴風雨來襲前的平靜,不久之後的某個時間段,將會爆發大規模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