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共產黨宣言》的產生(4)(1 / 2)

作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準備步驟,1846年春,馬克思、恩格斯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又稱共產主義聯絡委員會。它的宗旨是:同各國共產主義團體和共產主義者建立和保持經常性的聯係,了解各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情況,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同當時阻礙工人運動發展的各種錯誤思潮進行鬥爭,逐步統一認識,把真正的革命分子團結起來,以便從思想上、組織上為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統一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打下基礎。參加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的大多是德國共產主義者和革命者,也有其他國家的社會主義者。通訊委員會由馬克思、恩格斯以及比利時的共產主義者菲力浦·日果三人組成常務委員會。其他成員有威廉·沃爾弗、約瑟夫·魏德邁等,魏特林也是它的早期成員。經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先後在德、英、法等國建立起一些通訊委員會的分支和小組,團結了一批革命者。這些革命者後來都成為建黨的重要骨幹。

通過對各國社會主義團體情況的了解,馬克思和恩格斯後來把注意力集中到改造正義者同盟上麵。正義者同盟是僑居法國的德國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業者於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秘密革命組織。它的前身是1834年建立的流亡者同盟。1836年,部分激進的盟員從流亡者同盟分裂出來組成正義者同盟。它的指導思想是空想的、平均的共產主義。它要求實行財產共有,作為實現“平等”的必然結果。它的口號是階級觀點模糊的“人人皆兄弟”。它企圖用密謀的手段和發動少數人起義的辦法在德國直接建立財產公有的共產主義社會。它是一個半宣傳、半密謀的團體。由於當時的巴黎仍是革命活動的中心,所以同盟事實上成為由布朗基和巴爾貝斯領導的四季社的德國分支。1839年5月12日,同盟參加了四季社發動的巴黎起義,遭到失敗。同盟領導人中卡爾·沙佩爾和亨利希·鮑威爾被捕,隨後被驅逐出境。1840年他們到倫敦後與約瑟夫·莫爾一起重新恢複同盟組織。在法國、瑞士和德國也恢複或重建了同盟支部。此時,同盟已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性的工人組織。它的成員除德國人和瑞士人外,還有主要是用德語同外國人交往的一些民族的代表———斯堪的那維亞人、荷蘭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南方斯拉夫人以及俄國人和亞爾薩斯人等。正義者同盟同法國革命者、波蘭激進派保持密切聯係,並在恩格斯幫助下同英國憲章派建立了聯係。同盟先後受到布朗基主義、魏特林主義、蒲魯東主義和“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使同盟擺脫這些思潮的影響,接受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成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改造正義者同盟的重要步驟之一。

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通過通訊和討論,傳播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並同當時阻礙工人運動發展的錯誤思潮進行鬥爭。

1.同魏特林主義的鬥爭

魏特林是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早期活動家,平均共產主義理論家。1835年移居巴黎,參加了流亡者同盟。1836年,他同部分激進的盟員從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來組成正義者同盟,並成為正義者同盟的領導成員之一。在1838年發表的第一部著作《現實的人類和理想的人類》以及1842年發表的《和諧與自由的保證》等著作中,係統地闡述了他的平均共產主義理論。他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指出財產就是盜竊,私有財產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實行“共享共有的社會製度”,在這個社會裏,“把一切凡是受到社會供養和維持的人的生活地位作一律平均的安排,一切人都沒有第一和最末的區別”。他的理論在一段時間曾是正義者同盟的政治和思想綱領。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魏特林主義對於德國早期工人運動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曾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稱讚。馬克思稱讚《和諧與自由的保證》是德國工人“史無前例光輝燦爛的處女作”,恩格斯稱之為“德國無產階級的第一次獨立理論運動”。1843年,魏特林寫了《一個貧苦人的福音》,書中有些天才論斷。但他把共產主義歸結為原始基督教,他的平均共產主義是從早期基督教思想中推論出來的。在政治上,他主張用暴力推翻舊製度,但他主張的暴力是指自發的暴動,而不是有組織的階級的行動,是少數人的密謀行動,而不是多數人的革命。他主張依靠少數人的暴力立即實現共產主義,反對德國無產階級支持當時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