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九章 討伐安南(2 / 2)

“元江軍民府”的行政區域非常大,東臨石屏、臨安(建水),南抵安南(交趾),西至老撾北部,西南至車裏、福海,北接鎮源,東北接楚雄(《明史》)。其軍事管轄權節製範圍更是遠比行政區域大得多,一但戰爭需要,“元江軍民府”根據雲南總督軍令還可以對車裏、大候(雲縣)、木邦、鎮雄等周邊府、縣進行節製。

“元江軍民府”那氏作為明代中央王朝統治者在這一地區的最高當權者,對其所屬的長官司、副長官司、守備、土舍、巡檢等軍事官員有分封、授權的權力。甚至是對周圍的土司府官選任,“元江軍民府”那氏也可以插手。如車裏宣慰司、普洱府、鎮源府的使司和知府官都曾經為元江那氏家族的成員所掌控。

果然勢力很大,朱永興見到沿途的土官對那嵩的恭敬態度,以及更加殷勤的報饋輸誠,心中暗自感慨。雖然從長遠看,如此強大的地方勢力會讓人產生疑慮,但此時卻是一道屏障,使得昆明清軍不能直接進攻自己。如果九月份的舉旗起義能夠成功,自己便可以專力進取廣西。所以,這個時候那嵩是一定要拉攏扶持的,千萬不能使其兵敗被殺。

至於恢複雲南,朱永興嘴上如此說,但卻並不敢奢望,甚至不希望這麼快便能奪取昆明。在敵強我弱的大形勢下,沒有絕對守住的把握,也沒有重大的政治軍事意義,就不要輕易收複城池。來來回回的拉鋸戰,受苦受難的是老百姓,損失的是明軍發展壯大的物資和人力基礎。

昆明在清軍手中,不僅牽製了大量的守軍,使其機動兵力減少,更會使清廷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形勢還在掌握,便不會傾全國之力來個泰山壓頂。進取廣西時,朱永興也計劃著采取這樣的策略,盡量不攻占名城大鎮,盡量使孫延齡覺得還能夠對付,盡量拖延他省清軍趕來增援的時間。

兩日後,大軍行進至臨安府王弄山長官司(現河口瑤族自治縣)。朱永興進行了最後一次簡短的戰前布置加動員後,先頭部隊三千人由慶陽王劉震、翼國公馬自德率領,以船載兵,渡河殺入安南境內。

討伐安南的大軍由一萬兩千明軍、三千猛山克族士兵及五千輔兵組成,其餘三千多參戰的土司之兵被朱永興安排在後麵護衛入安南安家的百姓和士兵眷屬。這是練兵的好機會,甭管是新兵老兵,先拿安南這個軟杮子找找感覺。見了血,殺了人,新兵也就向成熟邁進了一大步。

劉震、馬自德所率的先頭部隊進展順利,上岸後一個衝鋒便擊潰了人數不多的安南兵,並窮追潰兵。一個時辰後前軍便派人回報,已經占領了老街,留下數百人鎮守,其餘人馬正向前繼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