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年,是浙江漁業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20年,是漁業生產力大解放和大發展的20年,是漁業經濟迅速發展的20年,是漁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大提高的20年,也是漁區社會全麵進步的20 年。這一切為浙江漁業跨世紀發展,實現漁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漁業現代化的戰略重要性
(一)漁業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現代化如果沒有漁業現代化,至少是不全麵不完整的,而沒有漁業現代化,也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尤其浙江是海洋大省,漁業居特殊重要地位,漁業現代化的實現,關係著農業現代化,進而關係著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實現。因此,要從全麵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漁業現代化的建設。
(二)漁業現代化是實現漁業跨世紀發展宏偉目標的基本途徑
漁業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培育和增殖新資源,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都離不開現代先進技術的運用。尤其是電子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廣泛運用於漁業,隻有如此,才能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同時,擴大捕撈空間和提高捕撈能力,也離不開現代先進技術和裝備的采用。養殖麵積的充分利用和擴大,工廠化養殖方法,名特優新產品的培育和開發,更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的力量。水產品保鮮、深度加工、綜合利用以及包裝等也必須建立在現代工業科學技術的基礎上,以至水產品流通方式、交易方式和交易手段的現代化;也要依靠現代科學技術的力量,否則是不可能實現的。另一方麵,漁區人民生活實現小康進而達到寬裕和富裕,實現漁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根本提高和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的現代化,主要依靠漁業現代化,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高產出率和高效益來實現。總之,跨世紀發展目標,即主要是經濟目標和人民生活目標的實現,是離不開漁業現代化。因此,要從實現浙江漁業跨世紀宏偉目標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漁業現代化建設。
(三)漁業現代化是海洋資源轉化海洋經濟的決定力量
漁業現代化不僅是浙江全麵開發海洋資源變海洋資源大省轉化為海洋經濟大省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維護祖國領海,實現國際公約規定的我國領海經濟與政治權益的重要保障。因此,還要從經濟和政治以及國防總體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漁業現代化建設。
二、漁業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內涵
浙江漁業現代化是與國家現代化和省區域現代化密切相聯係的,因此,首先要弄清楚現代化的一般概念或目標。關於現代化的一般概念和目標,在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理解。我認為,現代化概念和目標至少有如下四方麵的含義:一是,現代化是先進性概念。它應當代表當今世界的先進水平,首先是先進生產力水平。二是,現代化是個整體性概念。它包括經濟社會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即包括經濟、政治、國防、科技、教育、生活的現代化,以及人的觀念、素質、能力、活動、交往、享受等現代化。三是,現代化是曆史性概念。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在各個不同的曆史時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所達到的先進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現代化也具有不同曆史階段的特征。例如,18—19世紀,世界上一批發達國家采取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機器進行生產,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誌。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世界上一批發達國家進入了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為標誌的新科技時代,實現了控製係統的高度自動化,這就是現階段的物質生產領域現代化的主要標誌。就現階段的我國現代化進程而言,可分為初步現代化、基本現代化和高度發達現代化三個階段。四是,現代化是世界性概念。它大體上用一個公認的統一的指標體係,可以衡量出整個人類社會在發展進程中的文明與進步的程度。當然,由於世界各國的人口、國土、資源等條件不同,文化傳統不同,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麵對的國際形勢不同,以及各國在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不同,使得各國的現代化和現代化道路具有不同的特色。
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實現了現代化,應有一個相對公認的現代化標準。美國的現代化問題專家阿曆克斯·英克爾斯,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現代化的幾個標準:(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3000美元以上;(2)農業總產值在國內生產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超過12%~15%;(3)服務部門產值在國內生產總產值中所占比例在45%以上;(4)就業人口中,非農就業人口在70%以上;(5)識字的有文化的人口占總人數的80%以上;(6)同齡組青年中(20~24歲),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占10%~15%;(7)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50%以上;(8)1000人中有1名醫生;(9)平均壽命為70歲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長率1%以下。我國經濟學家、國務院經濟研究發展中心名譽主任馬洪也曾提出實現現代化必須具備五個共同特征:一是勞動資源現代化;二是勞動者的科學技術水平現代化;三是經濟管理的現代化;四是經濟結構的現代化;五是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和生活水平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