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幾個需要討論的理論問題(1 / 2)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來,特別是1978年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以來,正本清源,撥亂反正,分清了許多重大理論是非,衝破了許多“禁區”,但是還有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沒有搞清楚,不少“禁區”還沒有衝破。

第一,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問題。什麼叫階級?是以經濟標準來劃分階級還是用經濟和政治兩個標準來劃分階級?根據曆史唯物主義觀點,按照列寧關於階級的定義,應以生產資料占有關係和是否剝削別人,即以經濟標準來劃分。用兩個標準,把政治態度作為劃分階級的標準之一,不符合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怎樣估計階級力量對比?1956年我國所有製改造基本完成以前,還存在著剝削階級,所有製改造基本完成後,仍然存在剝削階級還是隻存在剝削階級的殘餘?

我國1956年所有製改造基本完成以前,主要矛盾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鬥爭,在所有製改造完成以後,主要矛盾仍然是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鬥爭,還是先進的社會製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階級鬥爭是綱,其餘都是目。這個提法怎麼樣?“階級鬥爭為綱”這種提法,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是不是一個普遍規律,因而是不是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指明階級鬥爭都是綱?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是當前的中心任務,是主要矛盾,這是不是綱?

第二,關於“繼續革命”的提法問題。毛澤東著作裏沒有“繼續革命”的提法。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中,林彪、“四人幫”把繼續革命的理論、內容、性質、對象、動力和任務搞得很混亂。我認為“繼續革命”的提法不科學,還是按照列寧的提法,不斷革命論和革命發展階段論相統一較好。實踐證明,“繼續革命”的提法有害處:(1)林彪、“四人幫”就是利用繼續革命的主要對象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個提法,不斷整老幹部,把老幹部一批一批地打倒;(2)不利於正確處理兩類矛盾,容易搞政治鬥爭擴大化;(3)不利於安定團結,說這樣的鬥爭七八年來一次,有人就閉著眼睛算時間,什麼時候又要來一次了,這有害於長治久安,破壞社會穩定;(4)不利於黨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第三,關於“基本路線”的提法問題。黨的路線,有總路線和具體路線,又提出一個“基本路線”,科學不科學?毛主席講的那段話裏也沒有“基本路線”的提法。

第四,在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社會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應該是什麼?過去講革命的主要對象是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及其在黨內的代表人物,重點是整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這個概念正確不正確?把“走資派”作為無產階級專政條件下社會主義革命的重點,是否符合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規律?

第五,“抓革命,促生產”這個提法確切不確切?“抓革命,促生產”是不是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經濟建設的一條規律?多年來,相當多的人以為搞革命就要搞政治運動,天天、月月、年年搞政治運動,搞生產建設不是搞革命,把革命和生產割裂開來、對立起來,甚至提出“不為錯誤路線生產”,這與“抓革命、促生產”的提法不能說沒有關係。

第六,民主集中製長期遭到破壞的原因是什麼?社會主義民主和資產階級民主應該怎樣區別?為什麼會造成“圈圈製”代替集體討論製,協商製代替普選製,任命製代替人民選舉製?這同多年來片麵宣傳個人的作用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