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語)(1 / 2)

滿清時期,有這樣一個神秘的組織,他們是朝廷命官亦是帝陵中的盜墓賊,官還民生,民複官職。兩種身份反複交替。朝堂之上頭戴花翎帽,身著一品官服,各自混雜於文武百官的行列之中。他們就是滿清時期最隱秘的職業之一“翎盜”,一直延續到明國時期才漸漸消失。

翎盜的成員直接聽命於曆代帝王,初建於康熙大帝時期,由北方的穆家和淮南的楊家把控。

“在朝為官,出城為民。”接到任務翎盜成員,為掩人耳目,在出發前必先辭官還鄉,待任務完成後才能重複官職。這樣做一旦有個什麼閃失,朝廷的名聲也不會有所牽連。

盜墓這種職業是在老百姓眼裏是最可恥的,做著喪盡天良的勾當。朝廷也是如此,絕不允許盜墓的存在,但皇室看中的是前朝帝王將相陵墓中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不舍這些東西長埋地下。故而也是隻做了表麵工作,實際上對盜墓賊的打擊力度並沒有曆法種說的那麼嚴重。

穆家曆代以盜墓為生,早在元朝末期已經聲明遠揚,傳致清朝,祖上所存奇珍異寶早已堆積如山。說是富可敵國都不誇張。穆府規模宏大,座落於漠北的一座小城中,府邸華麗程度不亞於當時的紫禁城。大小房屋八千餘間,家丁護衛數以萬計。

穆府雖坐落於偏遠的漠北,但發展到如此規模,想不被人發現都難。朝中大臣紛紛上奏欲將穆家極早鏟除,以絕後患。若任由其發展下去,恐怕漠北的疆土便不再屬於清朝。希望康熙即刻下令,點將發兵漠北。

康熙大帝卻不以為然,盛世之中豈能隨意動兵,古人雲兵乃凶相,發兵勞民傷財,不到萬不得已豈能隨意調兵遣將。再者穆家沒有絲毫犯亂之心。我怎可發兵滅他。嘴上這麼說,但心裏還是有點犯嘀咕,遂決定親自去趟漠北。

事情往往總是那麼巧,康熙前往漠北路程遙遠,行至七天七夜才趕到漠北的穆府,但在他到達的前一個晚上,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將穆府燒了個幹幹淨淨,整座小城都處於一場大火之中,火光四起,照亮了夜空。火海之中慘叫聲不絕於耳。

康熙到時正至淩晨,天天微微亮。穆府的火勢多半已經被撲滅,穆家的族人和仆從幾乎都葬身於火海,隻有穆家長子穆錫涼帶著幾個外戚逃了出來。

穆錫涼自幼便跟隨父親穿梭於各大墓陵之中,在尋龍點穴,破解墓中機關方麵經驗豐富。是穆家下一代族長的繼承人,然而天又不測風雲,傳承百年的穆家遭此大難。昔日的輝煌已不不複存在。

逃至城門口的穆錫涼看到眼前赫然站著三個人正眺望著城中的火勢,穆錫涼一行人的出現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三人雖穿布衣草鞋,但看的出來絕非普通百姓,中間那個人個子比其它兩個人略高一點,看起來氣質威嚴、兩眉之間一個很深的“川”字。應該是長期皺眉所致。

穆錫涼怎麼說也是穆家未來的族長,交際廣泛。和一些王公貴族也有些來往。眼前這個人雖沒親眼見過,但他的畫像自己還是看到過的。這人不是別人,就是當今聖上康熙。隨即急忙上前跪下行禮。

康熙看著眼前這人灰頭土臉,身上布滿了燒傷,渾身上下沒一塊完整的皮膚。身受重傷卻依舊紋絲不動的跪在自己麵前。絲毫不在意自己身上依舊流著鮮血的傷口。康熙對此人也是打心眼裏佩服。

隨即問他的身份,和事情的來龍去脈,穆錫涼不敢隱瞞,將自己所知道的如實回答。聽完之後,康熙捋了一下胡須,看著城中的大火搖了搖頭,和穆錫涼想法一樣,他也是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感到蹊蹺,但心裏已經有了底,在大清帝國的領土上能讓穆家滅絕的除了自己不會再有第二個人。不過這並非自己所想,一定是朝中之人背著自己擅做決定。敢偽自己的旨意究竟會是何人?實在讓他想不明白。

這時康熙左手邊的一個人突然開口說道“這次微服出訪,恐怕已被人泄密,這把火燒的蹊蹺,並非隻針對穆家,如果不是路上耽擱了時辰,我們昨日就已經到了穆府,如果按照預程,我們也難逃此劫,必定會同穆家一起葬身火海。所以還望陛下早做打算,回宮路上不會那麼太平。”

康熙沉思片刻,擺了擺手道“罷了,此事暫先不提。”轉而看向還跪在地上的穆錫涼,親自弓下腰伸手把他攙了起來。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卻給穆錫涼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