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被網住的中國人(3)(1 / 2)

科技的進步總是朝著簡潔易用的方向發展的,於是,近年來手機開始有了取代台式機成為居民上網的主要載體的趨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近的報告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占整體網民數量的72.2%,手機成為了我國網民的第一大上網終端。美國非營利性組織皮尤研究中心“互聯網與美國生活項目組”所做的調查顯示,雖然用戶使用手機上網的體驗與電腦大不相同——手機的屏幕很小,而且連接數據的速度相對慢一些,但是,手機有助於減少信息獲取上的差距。因為消費者一旦獲得了無線設備,他們就會更頻繁地使用網絡,尤其是跟別人取得聯係。

每年5月17日,是世界電信日。1992年,電信日的主題為“電信與空間:新天地”;2002年,則是“幫助人們跨越數字鴻溝”;2012年,主題變成了“信息通信與女性”。電信日主題的變化展示了時代的變化:人們對通信技術的關注正從技術發展的層麵轉向人文關懷的向度,希望技術的發展,能夠幫助人們跨越越來越多的人與人之間的鴻溝。

有病的不是網絡,而是我們自己

這是一組讓人不安的數據。2011年零點“90後調查”顯示,33.5%的90後常常坐在電腦前直至淩晨,14.2%的90後從來不關電腦。依照美國臨床醫學會認定的“每個月非強迫性上網144個小時(或每天4小時)以上”即為“互聯網成癮綜合征”的標準,目前中國城市中的90後上網成癮已是不爭的事實,其實何止是90後,各個年齡層都有大量的國人成了網癮的病號。

從唯物論說,網絡如此受歡迎,必然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體現;從辯證法看,受青睞的事物,也必然有消極的一麵。在光怪陸離的虛擬之網籠罩下,人的不少本性被激活放大。網絡讓城市人退化、迷失,帶來了更多的精神壓力,也包藏了不少邪惡。

※ 網絡使人退化

思維退化。“有困難,找民警;有困惑,找百度”,不管你想了解什麼事,“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搜索引擎大行其道,網絡變為城市人首要的信息來源。很多上班族變成了無感的“木頭人”,遇事不動腦先動鼠標,上網拚拚湊湊就算完工;大學生忙著“複製粘貼”論文,千方百計應付“打假”軟件;中小學生也學會了在網上搜索作業答案。攢報告、攢講稿、攢總結,一個“攢”字折射出一個事實:網絡極大地刺激了創新,也著實泯滅著創新。電腦強大了,人腦萎縮了;電腦開始承擔思維性工作,人腦卻退而承擔機械性工作,這是個尷尬

的退化過程。

體質退化。城市人因網絡“頭腦簡單”,卻未見“四肢發達”。電腦成為辦公室標配後,眾多上班族被迫“與網為伍”,一坐一整天,身體狀況明顯變差。上班族每天接受8~12小時電磁輻射洗禮,會出現麵無表情、肌肉僵硬、眼神迷茫等典型的“屏幕臉”症狀;類似的電腦綜合征還有“鼠標手”“幹眼症”等。大學是上網成癮重災區,教育部和體育總局曆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已連續20多年呈現下滑趨勢。

※ 網絡讓人迷失

陳芝麻爛穀子也拿出來曬。用“沉渣泛起”這個詞來形容某些網站的主旋律再恰當不過了。科學主義剛有成功壓製封建迷信的跡象,網絡的普及就把這大好局麵毀了——不甘沒落的占卜業迫不及待地從網絡中找尋到新的生存空間。起名、算卦、批八字;求財、求子、跳大神,此類網站一條龍的專業化服務在大都市很有市場。如若披上周易或風水學的外衣,就更沾上了科學的“仙氣兒”。用百度搜索“占卜”這個關鍵詞,不到1秒鍾就可以找到4770萬條信息。打開手機,你能在蘋果應用商店或安卓電子市場發現花樣繁多的算命軟件。這股風氣還傳染到了未成年人,中學生中很流行在網上“請符保平安”,命運玩偶之類的玩意兒也很受歡迎,一些準備中高考的考生會聽信風水軟件每天重新布置房間,甚至訂製高價的“每日運勢”手機早晚報。

黃賭毒騙有了自己的官網。黃賭毒一向是見不得人的,網絡卻為它們提供了新的信息中轉站:既可以發廣告招攬客戶,又可以隱蔽聚會通風報信,還能擴大隊伍招兵買馬。一些黃賭毒分子還堂而皇之地建了自己的官網。

200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48.3%的青少年接觸過黃色網站,43.4%收到過含有暴力、色情等內容的電子郵件。2011年9月破獲的一起特大網絡吸販毒案,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涉毒犯罪嫌疑人12125名,繳獲毒品308.3千克。2012年7月被搗毀的“MM公寓”特大淫穢色情網站,注冊會員超過百萬,管理人員多達2148人。網絡騙術更是新奇,“釣魚網站”讓不少網民栽了跟頭。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有網購經曆的網民中,31.8%的人曾直接遭遇釣魚網站或詐騙網站,其中超過73.1%的人損失額度在500元以上,每年因此造成的損失總額超過30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