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有雙麵性,競爭也是。它雖然會損害你的一些利益,但是不可否認,它也讓你進步了不少。正是因為對手的存在,你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從不偷懶,時時求上進。可以說,對手是你成功的助推劑,讓你的潛能在競爭中得以被激發;對手是你最好的老師,讓你在競爭中,越來越優秀!
對手,是你成功的助推劑
有人說,對手是戰勝的對象,要想盡辦法擊垮它;有人說,對手是競爭的夥伴,要在競爭中共同發展;也有人說,對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體現自身價值;還有人說,對手是論壇上的辯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會失去意義。
那麼,對手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不管怎樣,對手都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一種動物如果沒有對手,就會變得死氣沉沉。同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對手,那他就會甘於平庸,養成惰性,最終導致庸碌無為。一個行業如果沒有了對手,就會喪失進取的意誌,就會因為安於現狀而逐步走向衰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對手的存在,是對我們的一種激勵和鞭策,也是我們成功的助推劑。
日本的北海道出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海邊漁村的許多漁民都以捕撈鰻魚為生。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隻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漁民天天出海捕撈鰻魚,返回岸邊後,他的鰻魚總是活蹦亂跳的。而其他幾家捕撈鰻魚的漁戶,無論如何處置捕撈到的鰻魚,回港後都全是死的。由於鮮活的鰻魚價格要比死亡的鰻魚幾乎貴出一倍以上,所以沒幾年功夫,老漁民一家便成了遠近聞名的富翁。周圍的漁民做著同樣的營生,卻一直隻能維持簡單的溫飽。
老漁民在臨終之時,把秘訣傳授給了兒子。原來,老漁民使鰻魚不死的秘訣,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叫狗魚的雜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名的『對頭』。幾條勢單力薄的狗魚遇到成倉的對手,便驚慌地在鰻魚堆裏四處亂竄,這樣一來,反而倒把滿滿一船艙死氣沉沉的鰻魚全給激活了。
加州的《動物保護》雜誌也介紹過一則類似的故事:在秘魯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活著一隻年輕美洲虎。由於美洲虎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全世界現在僅存十七隻,所以為了很好地保護這隻珍稀的老虎,秘魯人在公園中專門辟出了一塊近二十平方公裏的森林作為虎園,還精心設計和建蓋了豪華的虎房,好讓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園裏森林茂密,百草芳菲,溝壑縱橫,流水潺潺,並有成群人工飼養的牛、羊、鹿、兔供老虎盡情享用。凡是到過虎園參觀的遊人都說,如此美妙的環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從沒人看見美洲虎去捕捉那些專門為它預備的『活食』。從沒人見它王者之氣十足地縱橫於雄山大川,嘯傲於莽莽叢林。甚至未見它像模像樣地吼上幾嗓子。人們常看到它整天待在裝有空調的虎房裏,或打盹兒,或耷拉著腦袋,睡了吃吃了睡,無精打采。有人說它大約是太孤獨了,若有個伴兒,或許會好些。於是政府又通過外交途徑,從哥倫比亞租來一隻母虎與它做伴,但結果還是老樣子。
一天,一位動物學家到森林公園來參觀,見到美洲虎那副懶洋洋的樣兒,便對管理員說,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環境中,不能隻放上一群整天隻知道吃草,不知道獵殺的動物。這麼大的一片虎園,即使不放進去幾隻狼,至少也應放上兩隻豹,否則,美洲虎無論如何也提不起精神。管理員們聽從了動物學家的意見,不久便從別的動物園引進了幾隻美洲豹投放進了虎園。這一招果然奏效,自從美洲豹進了虎園的那天,這隻美洲虎就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頂憤怒地咆哮,就是有如颶風般俯衝下山崗,或者在叢林的邊緣地帶警覺地巡視和遊蕩。老虎那種剛烈威猛、霸氣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喚醒。它又成了一隻真正的老虎,成了這片廣闊的虎園裏真正意義上的森林之王。
鰻魚因為有了狗魚這樣的對手,才長久地保持著生命的鮮活。美洲虎因為有了美洲豹這樣的對手,才重新找回逝去的光榮。有了對手,才有危機感,才會有競爭力。有了對手,你便不得不奮發圖強,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銳意進取。否則就隻有等著被吞並,被替代,被淘汰。
如果說,你是一枚硬幣的這麵,那麼對手就是硬幣的另一麵。因此尊重你的對手,尊重彼此之間的遊戲規則,就是尊重你自己。70年代的美國新聞界,《華盛頓郵報》和《華盛頓明星新聞報》是競爭最激烈的死對頭。1972年,水門事件被《郵報》第一個披露。為了表示懲罰和恐嚇,總統尼克鬆表示隻接受《新聞報》獨家采訪,而把《郵報》記者趕出了白宮。這時候,《新聞報》卻發表了一個大大出乎白宮意料的社論:它不會作為白宮泄憤的工具來反對自己的競爭者,如果《郵報》記者不能進入白宮,他們也將停止采訪該機構。這樣的對手,這樣的競爭,20年後說起來,還讓人不禁悠然神往。
不是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嗎?——“好朋友難找,但好對手更難尋。”所以,如果你有一個好的對手,你就要珍惜它。然而,在當今的中國市場上,卻很難找到堪稱楷模的對手。在競爭中給對手出難題、“射暗箭”、“使絆子”,乃至互相拆台、製造醜聞的小動作反而成了流行一時的“不二法門”,被看成是市場競爭意識強烈的表現。我們在呼喚一個成熟的市場競爭觀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先培養一種成熟的“手段觀”?日本三洋的創始人井植熏在向人介紹自己企業的同時,常帶著尊重的口氣,花幾乎相同的時間來介紹同行業的強勁對手:索尼、鬆下、夏普……這種“尊重”,才使日本的電器能以一種集團的態勢傲然縱橫於世界市場。而對中國的企業家來說,什麼時候學會了尊重對手和按牌理出牌,學會了選擇和研究對手,學會了以世界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產業進步和產品競爭,才是真正地走進了現代經濟的殿堂。
的確,對手的存在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激勵。在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體會。假如身邊有了競爭的對手,就會感覺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一是格外緊張,頭腦中的弦兒一刻也不敢放鬆;二是格外小心,生怕一時疏忽讓對方戰勝自己;三是格外努力,而且經常會出現超水平的發揮。所以說,對手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對手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你考慮過這個問題嗎?對手是一種動力,他讓我們格外緊張,格外小心,格外努力,不斷進步;對手是一把尺子,丈量出自己和他的差距,對手是一麵鏡子,照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對手是朋友,旗鼓相當的對手讓我們欣賞和敬重,分享著拚搏的光榮,哪怕失敗了,也會自尊自重,相憐相惜。這就是對手的位置。擺正了對手的位置,彼此之間就會有大愛,有默契,有理解。這樣的對手比成功更可貴。
沒有對手的英雄是落寞的,沒有強敵可追趕的選手是沮喪的。對手就是你摘取成功的另一隻手,把對手當做對手,當做永不停歇的驅動力,這是人生的一種睿智。
潛能會在競爭中被激發
人的潛能就像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資源,隻要有動力,就會無限製地被挖掘出來。但一般情況下,人的潛能隻會在困難和折磨中被激發,正如歌德所說:“流水在碰到底處時才會釋放活力”。困境是激發潛能的一大動力。年輕人在追求人生理想和奮鬥的過程中,很可能會受到他人的阻撓和折磨,這樣的人,有一個專屬名詞——對手。這時候,要用正確的心態麵對,歇斯底裏、抱怨、怨恨都無濟於事,年輕人應該在折磨中激發出自己奮進的力量。
羅曼 羅蘭曾說:“隻有把抱怨別人和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折磨真正帶給你的,是能量爆發的時機,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應該感謝你的對手,正是因為他們的折磨,你才有了鍛煉自己從而挖掘潛能的機會。
曾經有位動物學家在對生活在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研究時發現,東岸的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每分鍾也比西岸的快13米。讓人奇怪的是,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相同的,飼料來源也一樣,全以鶯蘿為主。經過一番調查,他終於發現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如此強壯是因為在東岸有一個狼窩,有了這樣一批天敵,東岸的羚羊不敢懈怠,每天都保持高度的集中力,並且不斷練習,所以,自然變得日益強壯起來。
從這個研究中,我們發現,對手是生存的動力,它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一個人的潛能,我們的生活不能太過舒適、輕鬆,否則難免流於平淡乃至平庸。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然而,這些巨大的潛能有時候要在某種緊急情況下才能被激發出來。正是因為對手給予的這些困難,才讓我們有了激起鬥誌的機遇,才有了成才的可能,羅曼 羅蘭說:“人才免不了遇到障礙,然而障礙會創造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