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言(1 / 1)

陽光人脈引領光明仕力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換媒介。人和人初識之後,通過深入交往,彼此之間的情義會在“輸出”和“輸入”中得以延續和強化,從而形成一種穩定的社會關係,在重視人情的社會環境下,人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人脈”這個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氣,不免讓人覺得有點俗。很多人對它的理解就是“不擇手段拉關係,呼朋喚友為利益”,這的確落入了俗套。其實,細究下來,“人脈”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種有品質、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滿陽光的深層次交往。“脈”就是關係,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脈”不過是人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所接觸的各種關係之和的通俗表達而已。這樣解釋和理解,“人脈”不但可以脫俗,而且還有了些理論的味道。因此,為了給“人脈”正名,我們決定寫這本關於人脈的書。

我們仨親如兄弟,都有著相似的機關工作經曆,都是公務圈的人。我三十出頭,出生在幹部家庭,在國務院直屬機關、直轄市機關和區縣機關工作過,身為學者,當過領導。海峰和胡衣兩位略長於我,都在機關工作了十幾年,從學習到工作,從地方到中央,從一個部門跨到另一個部門。經曆雖不盡同,但都曾迷茫過、焦慮過、彷徨過,吃過虧、繞過遠、摔過跤,從而慢慢摸索到了機關中的“機關”,深深地體會到公務圈就是人脈圈,人脈圈不僅僅是一個關於交往的概念,也是公務圈的認同度和信任票。這種體悟和心得一開始沒有人給我們講,更沒有哪本書給我們指導,回想起來,往事依稀似夢,風雨相隨心頭。因此,為了讓更多初入公務圈或在公務圈長期不得誌的朋友們能少一點困惑和糾結,讓更多的公務圈內或圈外的朋友能了解公務圈人際關係的搭建和經營,我們決定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多年在機關工作的一點心得講給朋友們聽,與大家分享我們自己在公務圈中奮鬥和成長的體悟,於是有了這本關於公務圈人脈的書的最初設想。

“公務圈人脈”,這個提法或許很容易讓人產生厚黑學的聯想。其實,耍陰招,玩厚黑,歪門邪道帶來的不是“人脈”,而是“人沒”。搭建人脈不是構築小圈子,經營人脈也不是搞厚黑學,公務圈人脈構建更非如此。唯有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人品、能力和氣場,巧妙運用陽謀,使用陽光思維和陽光方法,才能搭建屬於你的公務圈人脈,如此公務圈人脈才能成為你光明的、向上的成長力量。簡言之,唯有“陽光鍛造人脈”和“鍛造陽光人脈”,人脈才能給你“正能量”。因此,我們堅信,這將是一本充滿陽光,能給你“正能量”的書。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寫了這本《公務圈人脈陽光鍛造》,力圖告訴你一套絕不厚黑的仕途人脈鍛造法則,給你最直接有效的人脈創建方法,給你最易運用的人脈經營智慧。

“陽光鍛造人脈,鍛造陽光人脈”的目的是提升你在仕途中的光明“仕力”。所謂“仕力”,是我們提出的一個全新概念,是指一個人在仕途中的綜合競爭力,“仕力”是實力和勢力的合力。實力是基礎和前提,勢力是催化劑。其中,培育勢力的關鍵是積蓄人脈,人脈的廣博和暢通是公務圈達人的重要標誌,是練就高超仕力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人脈關係能為你開啟所需的每一道門和每一扇窗,讓你不斷地成長成才,“仕力”一片光明。

鍛造公務圈人脈,提升個人“仕力”的前提是鍛造自己,首先要將自己鍛造成為“公務圈達人”。何謂“公務圈達人”,根據我們的觀察,“公務圈達人”有四個方麵的特征:低調做人,熱情待人,大氣做事,圓融處事。公務圈達人可以有性格,但不能要個性;可以很牛氣,但絕不能高調;可以講原則,但萬不可表現得很呆板。簡言之,“公務圈達人”得是“外圓內方”。“外圓內圓”是圓滑,“外方內圓”是奸詐,“外方內方”是木訥,唯有“外圓內方”、善用陽謀才能鍛造出一流的公務圈人脈。

這本書不僅介紹了一些機關實用的建立、拓展人脈的方法,還穿插敘述了很多案例和故事,其中很多都是我們身邊的真實例子。我們希望這些鮮活的例子,能還原機關的真實情境,增強可操作性,給讀者朋友帶來一些思考和啟迪。

由於作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甚至錯誤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朋友批評指正。這本書遠非完美,也不可能解決各位朋友所有的迷惑與問題。但如果書中某一段話,某一個方法,或者某一個小故事,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和借鑒,我們將會感到無比的滿足和欣慰。

有句古語“白首如新,傾蓋如故”,出自西漢鄒陽的《獄中上梁王書》,意思是有些人雖然相交已久,卻如同初識一般。有些人剛剛認識,卻好像認識了很久一樣,一見如故。希望初次相識的我們,能夠一見如故。更希望我們以這本書為媒介,既有乍見之歡,又有久處之樂,共同在人脈經營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在人脈的助力下,攀越一個又一個事業高峰,成就一個又一個達濟天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