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激戰(1 / 2)

我對他說:“現在怎麼做?”

他回答道:“這裏的,和旁邊兩個耳室的東西你都可以拿走,但切記不能毀壞這裏的一草一木。”他看向棺槨:“那個交給我。”

我點點頭,反正我對這些盜墓的爛事也沒興趣,就自顧自的走到一旁去看那些文物。王鳩一個人走到了墓室的東南角,拿出一根蠟燭點了起來,我就奇怪道:“你點蠟燭幹嘛?”

他說:“別問那麼多。”說著就把蠟燭放在了東南角的地上。既然不告訴我,我也就不多問了,轉過頭繼續去研究那些文物。

在長明燈過去一些的位置上,有一條跟墓壁一樣長的溝槽,上麵放著大量的古董,對麵墓壁也是一樣。上麵放的全是手工藝品,大多數都是青銅器。

看見這些東西我就來勁了,馬上靠過去一個勁的瞧了起來。我拿起邊上的一個青銅鼎,大小也就一個大碗,仔細的看了看,嗯?奇怪。我放下鼎,拿起其他的東西看了看,又放下,再拿起其他的。這樣持續了好一會,我的幹勁之火一下子就熄滅了,這些東西竟然全是殘次品。

我張大著嘴看著這些東西,這些陪葬品竟然全是一些品質差到無話可說的東西,而且有很多還是幾個壞的重新拚湊在一起的,怎麼可能?秦始皇的陪葬品怎麼可能會這麼low(低端),根本不可能的事,這些東西的市場價根本都是白菜價,送人都未必要。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件事情肯定不簡單。正想告訴王鳩,一轉身,發現他在用一隻飛爪一樣的東西勾住棺槨的一邊,他應該是要開棺了。

我馬上跑到他那邊去,站在水池的一邊。他的注意力很集中,幾乎是全神貫注,抓著那飛爪的繩子用力一拉,把那厚重得起碼有幾百斤的槨蓋拉了下來。這麼重的東西,就這樣一拉就被拉下來了,我心裏不由得對他產生了敬佩之意。

棺槨裏麵依然還是棺槨,按照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規格,天子必須有二槨五棺。棺槨是套在靈柩(棺材)外的棺套,它的麵積和寬度都比棺材大很多,與靈柩有間隔,目的是為了保護靈柩和放置陪葬品。有些棺槨大的跟一間小屋子一樣,而靈柩則是正常體積,這樣棺槨和靈柩就會有一個很大的間隔,這個間隔就做“槨室”。

在古代,棺槨是地位的象征,帝皇和貴族的地宮裏都會有多槨多棺,棺槨越多層,地位便越高。每個朝代的墓葬規格製度都不一樣,因為秦朝政權的時間非常短,所以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墓葬規格。

秦始皇的棺槨規格一樣是按照春秋戰國時期來。現在王鳩已經打開了一層槨,所以裏麵還有一層槨三層棺(棺槨是算進棺材裏麵的,五層棺也包括了兩層槨)。

他用同樣的動作把第二層槨蓋也翻開,然後重複這樣的動作幾遍,把兩層棺蓋也翻開,剩下最後一層。這是最重要的一層,他也不敢太隨意,他非常認真,精神非常集中,小心翼翼的慢慢拉開棺蓋。

這個時候,我心中突然產生了一股不祥的預感,而且那股感覺越來越強烈,我心中一驚,大叫了一聲:“壞了。”正想讓王鳩停下手,可是已經遲了,他已經把棺蓋整個拉下來了。

慘了,這棺材裏一定有怪。王鳩聽見我剛才的聲音,問我怎麼回事?我沒有回答他,兩隻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被打開的棺材,臉色可能已經發青了。他看見我這幅模樣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馬上一回頭,臉色大變,忙對我說:“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