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破壺口(2 / 2)

“你們是想激怒我,讓我出城作戰,休想。”仁青措雖然狂妄了些,並非笨蛋,很快就冷靜下來了。

李昌國知道激怒仁青措不太可能,趁機破關的想法,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暗歎一聲。

李白眉頭一挑,衝城頭上喝道:“城上吐蕃兵士聽著,隻要你們歸降大唐,你們就可以立功受賞,你們就不用世世代代做奴隸,為論做牛做馬。”

勸降,以給吐蕃兵士人身自由和立功受賞的機會進行利誘,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然而,此時卻是行不通,李白一席話引來一片大笑聲。

“唐人,你休要妄想了!我們是大吐蕃的通士,是大吐蕃的論,不是那些卑賤的奴隸。”

“要我們背叛大吐蕃,那是在做夢!”

“我們願為大吐蕃死戰到底。”

這些兵士是吐蕃的小貴族,擁有特權,他們雖然知道唐朝很富饒,卻不會放棄自己的特權,說為吐蕃死戰到底並非虛言。

因為吐蕃就是他們的後台,是他們作威作福的根源,沒有了吐蕃,就沒有他們高高在上的特權。

“唐人,你們真是得了失心瘋,竟妄想勸降大吐蕃的勇士,做白日夢!”仁青措終於找回一場,得意的嚷起來。

激怒不成,勸降不成,這破壺口還真是難對付,李昌國他們再觀察一陣,回到哥舒翰的帥賬商議軍機。

“說吧,誰有辦法打下破壺口。”哥舒翰一屁股坐下來,陰沉著臉,大聲問話。

眾人齊齊搖頭,這就是回答。

要是在以往,即使麵對再大的困難,眾人也會你一言我一語的說話,象今天這般,集體失聲的事兒,還是頭一遭遇到。

唐軍曆經千辛萬苦,好不容易來到破壺口,隻要拿下這座雄關,就可以進入吐蕃腹地,哪裏想得到,破壺口竟是如此的險要,讓人束手無策。

行百裏者半九十,他們這是功虧一簣,誰能不惱?誰能不氣?

“還是我來說幾句吧。”李昌國掃視眾人,個個沒有說話的打算,隻得自己先說了。

“監軍,你有辦法?”李晟最是心急,脫口問道。

哥舒翰、郭子儀、李白、李光弼他們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李昌國身上,很是期冀。

李昌國微微搖頭,眾人眼中的熱切立時消失,仿佛就未存在過似的。

“如此雄關,哪是那麼好打的,比起石堡城還要難打吧。”李昌國沉聲道:“這事是很難,不過呢,我們可以從另一個方麵來想。我們曆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來到破壺口,已經創造了千古奇跡!自三王五帝,秦皇漢武以至於今,從未發生過的奇跡!”

李白插嘴了,以惋惜的口吻道:“監軍,就算再創造十個八個這樣的奇跡,我們打不下破壺口,亦是無用。奇跡再好,不如打下破壺口好!”

“李翰林此言極是在理!”哥舒翰、郭子儀他們大聲讚同。

李昌國在眾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少有人反駁,象今天這般,一齊反駁是頭一遭。

“這理我也知道。”李昌國重重點頭,道:“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創造了奇跡,即使我們不能完成這一奇跡,還可以讓我們的後人接著完成這一奇跡。我們好不容易打到這裏來了,無論如何也不會退走。”

說到此處,略一停頓,道:“我們不退走,不放開積石山的道路,吐蕃軍隊就無法進入大非川,今年就沒有大仗可打了,這讓我們非常惋惜。不過,隻要我們守在這裏,一年一年的耗下去,說不定就有機會打下破壺口。到那時,大唐之軍就可以攻入吐蕃腹地了。”

打到眼下這種程度,唐朝應該改變戰略了。

若是唐軍不能打下破壺口,一定要守在這裏,與吐蕃耗,時間一長,說不定就有機會。

隻是,這時間有些長,也許是十年,也許是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實在沒辦法,也隻能如此了。”眾人雖然萬分不願,也隻能點頭讚同。

“既然你們都讚成,我這就向陛下稟報。”哥舒翰打量眾人,眾人無異議。

哥舒翰當場寫好軍報,與眾人商議一通,沒人有異議,派人送去長安。

“在此處與吐蕃狗耗下去,那是萬不得已的辦法,我們還是要想辦法打下破壺口。”哥舒翰眉頭一挑,宛若出鞘的利劍,道:“眼下冰天雪地,不是出戰的好時間,正麵強攻,城頭太滑,於我們不利。我的意思是,我們一邊想良策,一邊準備在春暖花開,冰雪融化之後發起強攻。不論打不打得下來,一定要打!”

這是迫不得已的下下之策,卻是不得不為。

就這樣,唐軍緊鑼密鼓,準備強攻破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