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高尚的靈魂--寓崇高於簡樸,涵激情於崇高(1 / 1)

黃星雲

“要存利他人之心,要言益朋友之語”,“喇嘛為藏民修來生的幸福,共產黨為藏民修今生的幸福”。這兩句話均出自電影《天上的菊美》,前者是一句藏族諺語,後者則是出自主人公、年輕藏區基層幹部菊美多吉之口。這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同時也是一部好電影。

不同於以往的反映共產黨員幹部“高大全”形象的主旋律片,電影主人公菊美多吉不是以一個已經人過中年、表情凝重、肩挑重擔、思想成熟、政治過硬的領導幹部形象出現,而是以一個剛畢業參加工作、外表俊朗、形象陽光的藏族青年形象與觀眾見麵。影片一步步呈現其從鄉村代課教師到包村幹部,參與村農網改造、道路修建、牧民定居計劃等等一項項工作,同時也包括其戀愛、生子等等與家人的親情關係。

電影畫麵和音樂都很美,全片貫穿主人公的旁白,結尾以字幕告訴觀眾,主人公工作過度勞累,突發腦溢血,淩晨去世於一輛吉普車中(為節省經費或因經費緊張,出差時,主人公沒有入住賓館,而是選擇在吉普車中渡過剩下的幾個小時)。電影的演員大部分是藏族演員,少部分是漢人飾演,男主人公演員是藏族,女主人公演員是漢族,兩名文學顧問中有一個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塵埃落定》的作者--阿來。

由於曆史現實等種種原因,當今許多人已經形成一種成見固識,覺得隻要是主旋律教育片,政府發文指令、單位組織觀看,電影本身就不值一看,肯定說教意味重,表演痕跡重,“高大全、假大空”。其實,有些片子雖然是單位發票去看,但質量不一定很差,甚至可能很高,舉例為證,遠有《泰坦尼克號》,近有《馬背上的法庭》。

市場環境下,商品文化大行其道而無阻,消費意識彌漫社會而不滯。躲避崇高甚至嘲諷崇高,蔚然成風,甚至變得司空見慣,“一個人的趣味要下滑是很容易的事情,相反,要保持一定精神追求,更退一步,保持不下滑都是很艱難的”。觀看娛樂片自能輕鬆愉悅心情,觀看嚴肅電影則常常能讓人們在精神上獲得震撼、靈魂上獲得洗滌,表現主人公一生拚搏抗爭、最終悲劇式結尾的片子多有此功效。

《天上的菊美》英文譯名是ANobleSpirit,字麵意思即“一個高尚的靈魂”。沒錯,電影正是隱喻生在高原、長於高原、奮鬥於高原、長眠於高原的菊美多吉,是一個高尚的靈魂。

美學名篇朗吉努斯《論崇高》曾用大幅篇幅分析何謂“崇高”,認為真正的崇高是“寓崇高於簡樸,涵激情於崇高”。崇高是指讓觀眾感受人格高尚、靈魂高潔的人--即古希臘悲劇中的“英雄”--追求某種高尚遠大的目標、神聖高潔的事業,忘我付出,乃至超出自己能力,最終毀滅。觀眾於此觀看過程中,一方麵震撼於命運之神的強大主宰、人類的渺小,另一方麵也感受到拚搏抗爭的悲壯美、人類靈魂的高貴,從而精神上獲得感動。

菊美多吉自藏文學校畢業後,沒有刻意選擇去成都這樣的大都市,而是選擇紮根於落後的甘孜州道孚縣,幹一件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來改變藏民艱難貧困的生存狀態。菊美多吉毫無疑問是富有激情的,從他第一次見到新代課老師、美麗姑娘巴姆便口吐心聲、大膽表白,就可以看出來;他的激情同時又是高尚的,工作起來,可以連續忘我地超負荷工作十幾個小時。菊美多吉的工作環境可謂惡劣,條件可謂艱苦,常常是馬背上顛簸、吉普車中露宿、土舊衣服披身、殘羹冷炙充饑,被“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司機善意地挖苦為“紅苕鄉長”,意為不夠體麵、不夠官派。

青年菊美多吉並沒有做多麼大的官,與顯赫高官、封疆大吏無緣,隻是一鄉之長,也沒有做多麼大的事,隻是幫牧民尋回犛牛、討回欠薪或是離開帳篷、定居,最終在33歲之際突發腦溢血,倒在了他喜愛和奮鬥的崗位上。

還是以青年馬克思的話來作結吧:“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麵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必將流下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