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強哥說:“你怎麼能讓你的祖先魂飛魄散呢?”
“祖先?”強哥冷笑了一聲,“他不配!”
我本以為強哥會幫王然對付我們,這自然在情理之中。但他會幫我們,這就有點讓人想不通了。於是我問他:“為什麼?”強哥說:“其實那天我騙了你們,我離開烏海的原因就是因為王然。好了,話不多說,咱們去看看他的棺材裏有什麼好東西吧!”
我“嗯”了一聲,就跟他去主墓室了。到主墓室一看,發現王小明他們已經在那裏了,我很奇怪:“你們怎麼會在這裏?”王小明“嘿嘿”一笑:“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額,好吧。
再看胡八一他們,他們已經在去除棺槨了,棺槨去掉後我發現棺材竟然是······水晶棺材!裏麵的東西看得一清二楚,棺材裏躺著王然的肉身和一些彩色的像玉一樣的東西。
胡八一說:“這是琉璃!給你補充一下知識,琉璃,亦作‘瑠璃’是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為原料,是在1000多度的高溫下燒製而成的。其色彩流雲漓彩,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中國古代製造琉璃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時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琉璃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獨異誌》中有這樣的記載: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嚐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歎曰:天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其早期產品以珠、笄為大宗,還有簪、扣子等。笄,顏色以藍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諸色。明洪武年間,除內宮監在此設‘外廠’,為宮廷生產‘青簾’等貢品外,民間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景泰年間,博山西冶街有大爐4座,生產水響貨和琺琅料。嘉靖前後,增加珠燈、珠屏、棋子、帳鉤、枕頂等產品的生產。到萬曆年間博山琉璃生產已成為一個較大的行業。1611年(明萬曆三十九年),由徐應元等發起建起博山爐神廟。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隻在傳說與神怪小說裏有記載,《西遊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
“琉璃,沉積曆史的華麗,她穿越三千年的時空,以內斂的豐富保留著不可磨損的色彩。那如歌如泣的色澤流動,仿佛還在訴說西施淚別範蠡時的淒淒切切,晶瑩的淚花滴落於胸前的信物‘蠡’上,這鑄劍時的堅貞之物,也為之動情。‘流蠡’之稱,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