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省煙台市委組織部
編者視點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成全辦法。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兩個覆蓋”,難點在規模以下企業。煙台市以商會為依托,發揮商會緊密聯係企業的優勢,有效擴大了規模以下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麵,為我們提供了新思路、新辦法。
煙台市現有非公企業8094家,非公經濟總量占全市GDP的81%。伴隨著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類商會應運而生。市委注重發揮商會直接聯係服務企業的優勢,積極探索依托商會抓規模以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實現了黨的建設與非公經濟同步發展。
總結經驗,探索新路
煙台市規模以下非公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有的還壽命短,黨建工作難度很大。曾經一度出現過“抓不過來”、“沒法抓”的畏難情緒,出現過“不值得抓”、“不想抓”的問題。調研發現,芝罘區和蓬萊市充分發揮商會與企業聯係緊密、在企業中影響力大的優勢,依托商會抓規模以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做法很有效、很管用。市委及時總結經驗,確立了以商會為依托開展規模以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路,製定下發文件,提出目標要求,依托市縣工商聯普遍成立非公企業黨工委,理順領導體製,完善工作體係,形成組織部門牽頭抓總、非公企業黨工委和鎮街黨(工)委抓商會黨組織、商會黨組織抓非公企業的工作格局。
依托商會,健全機構
為抓好商會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層麵,煙台市按照“全麵覆蓋、班子統配、運行協調,商會富有生命力、黨組織富有戰鬥力”的總體要求,著力構建務實管用的工作體係。
同步建立商會和商會黨組織。會同工商聯,用3年時間集中抓商會建設。目前,全市共有商會211個,其中鎮街商會149個,覆蓋97%的鎮街;商會吸收會員企業5800多家,占全市非公企業的72%。同步建立商會黨委96個、黨總支115個,隸屬鎮街黨(工)委或縣非公企業黨工委。理順黨組織隸屬關係,將會員企業黨組織劃歸鎮街商會或行業商會黨組織管理,並在商會黨組織內部設立直屬黨支部,指導非會員企業開展黨的工作。
統籌選配商會和商會黨組織班子。指導商會按照規範的架構和程序推選產生商會負責人,引導素質高、有威望的優秀企業家參選會長、副會長。堅持內選、外聘相結合,配強商會黨組織班子。黨組織書記選配做到“兩優先”,即商會會長、副會長優先,退休黨員領導幹部優先。同時,為每個商會配備一名專職副書記,通過規定程序兼任商會秘書長。目前,全市76%的商會專職副書記擔任過科級以上領導職務。
建立完善商會和商會黨組織運行機製。上級黨委統籌解決商會黨建工作經費和黨務工作者工資,保證黨建工作不占用商會人員精力和商會會費,做到依托不依賴。商會黨組織建立工作向商會通報、活動與商會溝通、大事協商解決的製度,實現與商會的良性互動。蓬萊市登州街道商會黨委專職副書記劉建民說:“商會黨委抓非公企業黨建,商會支持,企業認同,確實有優勢!”
發揮優勢,推動發展
指導商會黨組織找準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在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中積極作為。
抓組建擴覆蓋。近5年來,通過商會黨組織幫助非公企業發展黨員4520名,向企業推薦轉入黨員3380名,幫助1360家企業建立了黨組織,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到66.1%。
抓引導育隊伍。指導商會黨組織加強企業出資人和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近5年來,商會黨組織牽頭培訓出資人和黨組織書記1.9萬人次,並普遍建立了班子成員直接聯係出資人製度,引導出資人增進對黨的感情,支持黨建工作。許多商會反映,現在申請加入商會的中小企業老板多了,申請成立支部的企業也多了。
抓協調強保障。指導商會黨組織統一調劑黨建工作資源,統一組織開展活動,實現“商會搭台、企業共享”。針對中小企業黨員活動場所普遍不足的實際,指導鎮街建設39處黨員活動中心,由商會黨組織統籌協調,免費向周邊2300多家中小企業開放。
抓服務促發展。引導商會黨組織牢固樹立服務為本的理念,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地等難題,通過建立企業合作聯盟推動企業抱團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設立會員互助基金,協調大企業擔保,幫助1200多家中小企業協調資金16.3億元,通過商會顧問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7800萬元。萊州市沙河鎮商會黨總支針對90多家企業對外銷售受阻、內部相互壓價的困境,組織企業製定自律章程,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沒有一家企業破產。煙台市連峰商貿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李英占說:“依托商會黨委開展黨建工作,能為企業生產經營做更多的事,黨建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