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雙重身份 第1章 失竊的油畫(1 / 2)

和煦的暖陽透過屋頂的玻璃投射下來,一束束的陽光打在那些懸掛著的印象派或是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上。在光線的照射下,畫作的色彩像是融合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這是位於塞納河左岸,與盧浮宮和杜伊勒裏花園隔河相望的奧賽博物館,一座極具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建築。它曾經叫做奧賽火車站,是巴黎發往法國西部和南部所有火車的起點站。在被科技的大浪淘汰廢棄之後,經過設計改造,如今卻是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藝術宮殿。

如果說盧浮宮是古代藝術的殿堂,蓬皮杜中心是現代藝術的殿堂,那麼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精華奧賽博物館,就是兩者之間最完美的過度。

即便不是藝術愛好者,遊客們衝著梵高、莫奈、德拉克羅瓦、羅丹等人的名聲,也斷然不會錯過這裏。再加上又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好天氣,作為一個可在自然光線下欣賞藝術作品的博物館,前來這裏參觀的人委實不少。

科莫是奧賽博物館的一位安保人員,此刻正在頂層的展館四處巡邏。隻是昨夜和同事一起喝了兩杯的他,如今溫暖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曬得整個人暖洋洋的,即便是站著,眼皮也快要耷拉了下來。科莫此刻大概在盤算著,值了今晚的夜班之後,明天總算可以睡個好覺了。

一個穿著黑白灰相交漸變的格子襯衫,內搭全黑色的T恤衫,下身是黑色的鉛筆褲搭配球鞋,頭上帶著藍底白色字母的鴨舌帽,背著黑色細肩帶雙肩包,臉上架著一副金絲邊圓形眼鏡的少年,從科莫的身邊走過。他的耳朵裏還插著紅色的耳線,大約是在聽歌。

顯然,這樣的少年並沒有引起科莫的注意。

雖然這個看上去像是華裔的少年,長得乖巧中還有一絲帥氣。但法國既不少見華裔少年,又不缺乏各種帥哥,對於這樣看上去要麼是留學生,要麼是年輕遊客的對象,科莫早就見怪不怪了。

少年果然就和一般的遊客一樣,在展館內隨意的參觀。見到感興趣的作品,也會長久的站立在前麵,一步也不挪動。

隻是偶爾,少年會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看那些穿透玻璃的陽光,在這個空間裏,形成了獨特的光影效果。隨後他又會將注意力轉回到作品上,隻是這一次,看得更加的投入了。

奧賽博物館按藝術家的年代和流派,將展品分設在大廳的底層、中層和頂層。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中層陳列的有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象征主義、學院派繪畫以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作品,頂層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而梵高、莫奈、德拉克羅瓦、羅丹的作品,都在底層。

少年跟在三個青春靚麗的女學生身後,慢慢的下了樓梯,直接往底層展廳去了。似乎很多人和他一樣,跳過了中層的展廳,所以倒也不引人注目。

那三個女學生大約是美術專業的,其中一個有著一頭紅色長發的女孩子身後,還背著一個畫架。她們幾個來到梵高晚年創作的那幅《奧維爾教堂》前麵,滿臉崇敬的感受著梵高複雜的情感和精神上的病痛使他感到的恐懼。

少年就站在女孩們的附近,他隨意的抬眼看了眼麵前的這幅《羅納河上的星夜》,同樣是梵高的作品。這一眼,少年的雙眸裏閃過一絲異色,他稍微往前邁了一步,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熱愛繪畫的美術生,想要看清那些鋪滿天空的冷色迷人的深藍短線。

那個背著畫架的女生,注意到了邊上那個華裔男生,雖然以西方人的標準來說,這個男生看上去有些瘦弱,不過長相的確還是比較亮眼的。

女生和兩個夥伴耳語了幾句,走了過來,站在一旁。

“深藍夜空中的閃爍的星星,與倒映在河麵上的瓦斯燈燈影相互輝映,形成了深藍與亮黃的強烈對比,梵高的作品總是讓人心情澎湃的對吧?”女生先是用流利的法文問了一遍,看那個華裔男生沒什麼反應,又用有些口音的英文再慢慢說了一遍。

“是啊,真讓人心情澎湃。”華裔少年用中文說出這幾個字,不知道是在回複少女的提問,還是單純的隻是說給自己聽。他說話的語氣有些輕快,聲音脆脆的,十分好聽。

女生拿出手機,想要討要少年的聯係方式,如果可以的話,還想來個合影,真不愧是熱情而浪漫的法國少女。隻是少年婉拒了女生的要求,溫柔的笑了笑之後,轉身走出了展廳。

迎著落日的餘暉,科莫以及博物館的其他保安們開始逐層的巡場,提醒還在展廳的遊客們,閉館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

當太陽隱沒在海平麵之下,天空慢慢染上了深藍的色彩,月亮隱隱約約的已經可以看見,巴黎這座浪漫的城市,漸漸籠罩在霓虹之下。科莫告別了上白班的同事們,和另一個倒黴的值班鬼,一人拎了一份便宜又難吃的盒飯,回到了監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