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全國馬克思主義論壇”上的講話
韋建樺
在全黨全國人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努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熱潮中,第三屆“馬克思主義論壇”在金風送爽、秋色宜人的山城重慶隆重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建設理論與和諧社會建設”。會議的宗旨是認真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高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持科學發展觀,發揚理論聯係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認真研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的科學理念、實踐經驗和內在規律,認真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的時代背景、理論內涵、實踐基礎和深遠意義。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為深入研究上述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這次全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作出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這是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這個《決定》是我們黨執政以來第一個關於全麵推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馬克思主義重要文獻,它繼承、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境界。六中全會的精神,是我們舉辦本屆論壇的指針,是我們相互切磋、坦誠交流、提高認識、深化研究、爭取獲得豐碩的研討成果的可靠保證。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這次論壇是一個學習、思韋建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點著作譯文的審核和修訂”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央編譯局局長、譯審、教授。
考、領會和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課堂,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為闡釋和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宏偉目標和戰略任務而貢獻智慧和力量的舞台。
在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崇高使命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為主攻方向,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谘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因此,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必須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黨和人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本屆論壇的主題,正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一本質特征、黨性原則和科學品格確定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重大戰略選擇。我們的研究工作,應當為這一惠及全國十幾億人口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提供理論支持,同時從億萬人民的實踐中汲取源源不竭的創新動力。
我們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全麵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政治學、軍事學、法學、社會學、曆史學、文化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各種學科的研究視角和分析方法,準確闡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要根據對曆史經驗的正確總結、對當前形勢的科學判斷以及對國內外情況的深入比較,深刻論述六中全會的《決定》提出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係列重大舉措。我們要圍繞堅持協調發展、加強製度建設、創建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激發社會活力、加強黨的領導等重要課題,進行深入研討,努力對理論熱點問題和實踐難點問題作出有理有據的分析,特別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澄清思想、釋疑解惑的理論見解和化解矛盾、推動發展的對策建議。
同時,我們還要密切關注和敏銳把握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創舉和豐富實踐中獲得的升華和發展。六中全會《決定》以簡潔、凝練、清晰的語言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新的概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論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