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新軍和軍校(1 / 2)

孫承宗的話不無道理,畢竟由他主持修建的寧遠防線確實在啟朝時發揮了重大作用,令得後金寸步難行。

後金如今身處於遼東鎮、東江鎮、蒙古、朝鮮的四麵合圍中,戰略態勢極其不利,這無疑是孫承宗身為遼東統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集中體現。

我們作為後人,從事後諸葛亮的眼光來看,總覺得大明日暮西山,後金蒸蒸日上,皇太極即位的形勢遠比崇禎強得多。

可朱尤簡來到這個時代,卻赫然發現後金現如今的形勢,比他剛剛繼位時的明朝形勢還要凶險得多。

皇太極初即汗位,權勢並不穩固,還需與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共同執政,這一時期史稱四大貝勒時期。

奈何皇太極實乃中國少數民族之中,曆史上少有的英主,縱觀他登基以來的十數年,可以他作出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正確的,他所走的每一步,都踩在正確的步點上。

皇太極即位之後,柿子先挑軟的吃,先後平定了朝鮮和蒙古,以此贏得權勢威望,成功壓製其他三大貝勒,鞏固中央集權,形成大權獨攬之勢。

之後皇太極又使用反間計誘使袁崇煥擅殺毛文龍,使得後金全無後顧無憂,便立馬取道蒙古,避開了明朝耗費巨大的寧遠防線,突破薊州鎮,肆虐北直隸,攻打北京城,震動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崇禎的無能,生生地把啟留給他的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牌,自掛東南枝實乃咎由自取。

可以,如果沒有朱尤簡亂入明末的話,皇太極便是這個時代最為傑出之人,什麼崇禎,什麼李自成,什麼張獻忠,和他一比通通都是渣渣。

孫承宗的寧遠防線於努爾哈赤在位時期確實擋住了後金南下的步伐,但對上了英明神武的皇太極,可不就成了明朝版的“馬奇諾防線”了嗎?

朱由檢明明知道這個結果,卻還把全國聚斂的錢糧投入到寧遠防線這個無底洞中,那他豈不是成了二傻子?

朱由檢毫不客氣地戳破了孫承宗的美夢,直言道:“孫先生,朝廷耗費巨資打造的寧遠防線,當真是堅不可摧嗎?就算真的堅不可摧,孫先生有沒有想過,倘若後金征服蒙古,從蒙古取道南下,寧遠防線豈不是形同虛設?”

朱由檢這輕飄飄的一句反問,猶如雷霆打在孫承宗的身上,孫承宗呆立當場,猶如木雞。

要知道,孫承宗傾力打造的寧遠防線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驕傲,在他想來,隻要把堡壘一直修到薩爾滸去,大明就可以一洗薩爾滸戰役的恥辱,完成複遼大業。

可如今他這個一生夢想,卻被朱由檢無情地戳破了!

孫承宗喃喃的道:“陛下……,或許我們可以放開對蒙古的種種限製,增加蒙古的實力,令得後金征服蒙古的計劃破滅。”

朱由檢毫不客氣的道:“孫先生,蒙古和後金都是一丘之貉,若是蒙古壯大了,難道你以為他們就不會南下入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