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普日布的拚死阻擊,林丹汗好不容易才集齊了六七千的騎兵,也許戰場之上還有成千上萬的散兵遊勇,但事實上韃子的兵力已被削弱到了極處。
遙想當初南下時,林丹汗率領十萬鐵騎兵發大同,可謂軍容鼎盛之至,在大同七大家族的幫助下,林丹汗更是兵不血刃拿下了大明九邊重鎮中極為重要的大同鎮,並降服兩萬明軍,組建漢軍旗,兵力達到十一萬,令得林丹汗油然生出了逐鹿下的野心。
但沒想到的一個辛鄉堡,卻成為林丹汗的滑鐵盧,僅僅是兩之間,就讓林丹汗損失了九萬大軍。
明軍首開曆史先河的槍炮協同作戰方式,當真讓林丹汗驚駭欲絕,這明軍的槍炮,遠比傳聞更加犀利,更加可怕,殺傷力大得驚人!
以往的明軍槍炮,林丹汗也見識過,但是殺傷力很一般,並不足以令林丹汗心生畏懼。
明軍的大炮,打上一百發炮彈,也未必能殺傷一兩個敵人;明軍的火槍,打一槍都要間歇好長一段的時間,即便使用了三段擊戰術,但和蒙古的騎射相比,還要稍遜一籌。
而且明軍的槍炮發射次數多了之後,還很容易炸膛,以至於明軍的炮手、火槍手總是帶著畏首畏尾的心態去發射子彈、炮彈,擔心炮彈、子彈炸膛,自己出師未捷身先死。
這樣的心態,當然無法保持命中率,明軍的火炮在韃子眼裏,越發成為中看不中用的擺設,難以對韃子形成威懾。
在辛鄉堡大戰開戰前,韃子對明軍的火炮也是抱著不以為然的心態,然而現實卻給了他們重重一擊。
明軍的火炮,一炮下去糜爛數十米,方圓數十米之內立成死亡禁區;明軍的火槍,射速比從前提升了三倍有餘,且無論是火炮還是火槍,炸膛事故幾近於無。
更不要提明軍的手榴彈,實乃近戰無比可怕的大殺器,一個手榴彈往往就能帶走數名韃子的性命。
林丹汗對明軍火器的重視程度太低了,僅僅第一的戰鬥,韃子加漢軍旗三萬大軍全軍覆沒,這本該引起林丹汗注意的,可因為三萬人裏漢軍旗死了兩萬人,韃子隻死了一萬,林丹汗還是沒能足夠重視。
直到今,林丹汗看著戰場上屍體層層疊疊堆砌在一起的場麵,他才恍然驚覺,原來己方的傷亡,已經大到無以複加的程度了。
如今戰場上還幸存著的韃子,恐怕已經不足兩萬人,即使加上坐鎮大同的一萬韃子,也不過是三萬人罷了。
如此稀少的族人,一旦回到草原上,隻怕一朵浪花都還沒掀起,就被其他部族給吞並了吧。
眼前淒慘的場麵,讓林丹汗幾乎忍不住痛哭失聲,不過他一想到崇禎還在辛鄉堡,而明軍又全軍出了城,心中頓時升起衝的豪情壯誌。
“隻要活捉朱由檢,再大的損失都是可以彌補回來的。”
此時林丹汗心中,唯一滋滋在念的,便是率領七千鐵騎碾碎所有的明軍,活捉朱由檢!
“快,準備迎敵!”
剛將韃子步軍穿透的一千勇衛營鐵騎,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呢,就發現韃子已經集結了數量是他們七倍之多的騎兵,一個個麵帶寒霜,冷冷的注視著他們。
跟隨在一千勇衛營身後撿漏的四千騎兵也已經察覺到前麵的情況似乎不太妙,如果是一直追著韃子的屁股後麵打,他們自然沒在怕的。
可如今韃子已經集結了七千騎兵,而明軍騎兵隻有五千,又是在無遮無掩的原野上交戰,明軍騎兵會是韃子騎兵的對手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明軍騎兵並沒有那麼樂觀,韃子一生之中一多半的時間都是在馬上度過的,而明軍騎兵不過隻訓練了大半年便倉促上陣,雙方騎兵實力過於懸殊了。
但是,就在這一刻,地間突然傳來了一聲大吼:“胸甲騎兵,衝鋒!”
“轟隆”一聲,馬蹄轟鳴,周從雲竟然率領一千勇衛營便向七千韃子騎兵發起了集團衝鋒,他失心瘋了麼?
林丹汗見狀,心中並無一絲欣喜,反倒有些惱羞成怒。
馬丹!明軍的火炮犀利我們蒙古人認了,確實打不過,可你們明軍的騎兵竟然也不把我們蒙古鐵騎放在眼裏,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