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不共戴天(1 / 2)

“吾皇萬歲!”

“大明萬歲!”

六匹清一色白馬拉著子禦駕每經過一個軍隊方陣,每個士兵盡皆抬頭挺胸,朝著崇禎行注目禮,並高呼“吾皇萬歲”。

而崇禎則向軍隊方陣揮手致意,並對著銅製喇叭回喊“大明萬歲”,和軍隊方陣喊出的“吾皇萬歲”遙相呼應。

這一套自然是朱由檢py自後世大閱兵時,大領導和軍隊方陣“首長好”和“為人民服務”的呼應。

吳三桂此時也站在步兵方陣之中,當他看著崇禎禦駕從他身邊經過時,並沒有如劉邦項羽一般,生出“大丈夫生當如是”或“吾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反倒是麵上一片虔誠之色,恨不得立刻上陣殺敵,攜敵首級以報君王。

這也難怪,吳三桂今年才十七歲,正是熱血衝動的年紀,人生中第一次見到至高無上的大明子,怎不叫他激動難耐?!

而且數個月前吳三桂經由其父吳襄和舅舅祖大壽推薦來到西山軍校,在軍校裏受到了忠君愛國的正麵教育,是以他成為崇禎的腦殘粉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至於左良玉和祖可法這兩個性自私涼薄之人,對崇禎倒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隻是心心念念懷著一股出人頭地的念頭,喊“吾皇萬歲”時喊得特別大聲,渴望能得到崇禎的關注,從而一步登、飛黃騰達。

隻是他們的聲音很快就被淹沒了,崇禎對他們並沒有特別的關注,倒是讓他們心中好一陣失落。

而張獻忠看到崇禎倒是滿臉感激之色,他在征兆進入西山軍校之前,原本隻是區區一名邊軍低級軍官。

但他生性剛烈,為人義氣,愛打抱不平,因為手下一名同鄉之妻被一名千戶官奸汙,張獻忠看不過眼便為同鄉出氣暴打了千戶官一頓。

那千戶官由此懷恨在心,找借口給張獻忠按了一個不尊上級違抗上命的罪名,要拿他斬首示眾。

然而就在張獻忠押上刑場即將被劊子手一刀梟首的關鍵時刻,卻傳來了張獻忠被朝廷征召入京,前往西山軍校學習兵法的命令,張獻忠由此逃過一劫,

追本溯源,原來張獻忠由於在邊軍中表現突出,被另一名千戶官看中,想要找他做上門女婿,於是便在西山軍校的推薦名單中填上了張獻忠的大名。

誰也沒想到,恰恰是這張推薦名單,成為了張獻忠的救命稻草。

由於九邊軍鎮的將領們皆不想把自己手下最能打的基層軍官派遣入京,張獻忠這個的邊軍官,竟一路過關斬將,成為西山軍校征兆令中的一員。

張獻忠進入西山軍校後,聽聞西山軍校的征兆令正是由崇禎親自簽發的,因此,生性重義的張獻忠便把救命之恩算到了崇禎頭上,對崇禎的忠心程度非常高。

雖然閱兵的時間僅有區區兩炷香的時間,但崇禎一路都要保持腰身挺立的姿態,還要不斷向沿途將士揮手示意,高呼大明萬歲,崇禎身體還是感到了陣陣疲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