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宋王朝,這個繼盛唐之後的第一個王朝,在唐朝之後的又一個傳奇。趙宋裏的一個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楊家將、包拯、狄青、嶽飛等等一些蕩氣回腸、令人神往的篇章。宋朝的光鮮躲在盛唐的背後,在李唐的輝彩下,趙宋的璀璨是那麼的渺弱。李唐是整個封建王朝的一朵奇葩,在母係社會的短暫背影下,女人登上了政治舞台,如果沒有武則天的女皇天下,上官婉兒的“秘書”生涯,太平公主的風雨人生,高陽公主的背離世俗,楊玉環的隔代戀情等等一些風流韻事,想必李唐的知名度要遜色勝多。
趙宋王朝在盛唐之後崛起,自己本身也有很大的迷霧色彩。李唐是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物極必反,大勝之後必是大悲。正如羅貫中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唐之後的五代十國是中國的混亂時期,人吃人的社會也不是傳說。趙宋的開國人趙匡胤能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開啟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容質疑他那高端的政治手腕和頭腦是多麼的驚人,從一個無名士卒一躍成為宋朝的開山之祖,而極盛時期又走向衰亡迅速猝死,總之宋朝的建國幾十年中間迷霧重重,“金匱之盟”、“狸貓換太子”這些疑團又為趙宋王朝披上了一件神奇的麵紗。
宋朝的經濟可謂達到了中國的最高水平是空前絕後的繁榮,可是大宋的皇宮遺址存留很少,這不可謂是一大遺憾!宋朝有史學家謂之纖弱王朝,在高達的經濟下為何還是“弱”?大宋這個夢幻的代名詞,她幾乎是整個武俠、玄幻等小說的背景資料,她是一個虛擬的源泉。唐宗宋祖能與貞觀齊名的皇帝自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人物,然而他的離奇暴斃究竟存在怎樣的迷霧?朦朧,是整個大宋王朝開篇的基調。宋太祖逝世後登基的竟然是其弟,放著親壯的兒子不立,可謂有違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傳統。為何?為何?為之奈何?
佛家曾言,天下之人可劃分兩類,名與利。名利雙收有幾人?重名輕利又幾人?前者是智者,後者是睿者。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而有名又有利的人為何自願放棄,拱手他人。趙元佐這個曆史的異類,嚴重打破了天家無情,無父子之情,無兄弟之情的圍牆。情之一字對與高高在上的帝王來說是最不可取的東西,坐上那把龍椅你就是所謂的“寡人”。孤家寡人,孑然一生,注定你是高高在上,形單影隻,高處不勝寒?淒涼的韻味,可偏偏他是集權勢於一身。有所得便有所失,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他是人心最原始的真善美與欲望野心的較量,在這場拔河賽上沒有結果。誰輸?誰贏?功過自有後人評。後人,後人,後來之人,我輩默默無名之人,哪有豪氣放言“留取丹心照漢青”,所以這個後人也是有界限的。趙元佐的史料鮮有記載,寥寥數語,也是因其生於帝王家。這個天家的“怪胎”,身處高位本是皇帝的任選,最終為救叔叔而瘋,貶為庶人,從此不進皇宮一步。怪哉,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