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生賜教,我該怎麼辦?”劉邦聽到張良的話,直接嚇得臉色發白,躬身請教。
●“大王可知齊王韓信已派重兵屯於烏江嗎?”張良很是滿意劉邦的態度。
●“韓信?他想幹什麼?連請示都沒請示我!莫非他想襲擊東城,迎接項羽回歸江東?”劉邦想到了最壞的情況。
●“事情沒那麼糟,齊王是不會背叛大王你的,這要多虧你當時虛撫齊王,否則此時,後果不堪設想。實際上,齊王早已派出五隊傳信兵到此,奈何大王你沉迷勝利,不理政務,齊王隻好擅自出兵了。”張良指著窗外慘淡的風景,又四顧這臨時建立的繁華行宮。
●“這,多謝先生教訓,我明白先生的深意了。”劉邦雖知道自己原來的問題已經被張良拐到了別處,但還是很感謝張良點醒自己的問題。
●“然後我們該說正事了。”張良拉開折扇說。
●“齊王擺兵烏江,確實可以為灌嬰將軍圍剿項羽加一層保險,可這依舊不是萬全之策。”張良用扇麵點了點地上的酒漬又說。
●“那該如何是好?”此時劉邦恢複了往日臥薪嚐膽的神色,沒有舍不得享受富貴的表情。
●“江東,現在的江東依舊屬於項羽!就算項羽死了,隻要江東還不屬於我們,早晚都會再出現楚軍。”張良將折扇輕輕一劃,一條小水流出現在大廳中央。
●“先生之意,是要我軍趁現在江東無主,項羽未歸的時機,發兵江東,趁機端了項羽老家?”一聽張良說到正題,劉邦的腦子便飛速旋轉。
●“正是!”張良笑了笑。
●“那先生覺得應如何派兵?”劉邦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可怕自己想的有失,於是又請教道。
●“大王,你才是王,我隻是臣下。調兵遣將一事,我給不了你建議,你隻要遵守自己心中所想便可。”張良豎放折扇回道。
●“多謝先生賜教,那我先去下令再處理這些天的內政去了。”劉邦明白自己現在應該幹什麼,自己一人趕忙下了行宮。
●“講道理,這劉邦除了懶以外,確實是一位可造的帝王之才啊!”劉邦和行宮內的衛兵剛走,一麻衣老人帶著鳳頭拐杖突然出現在張良身後。
●“這就是為什麼他明明隻是個布衣,我也跟隨他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謙虛好問,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用人,雖然他總是說出粗鄙之語。”張良沒有覺得奇怪,轉過身麵對那麻衣老人。
●“確實,那小子能以布衣稱王的確是能耐啊!這麼多年除了舜帝,我還真不知道第二個。”那麻衣老人笑著感慨。
●“瞧我,差點忘了正事。”麻衣老人想起了自己的目的說。
●“我知道您所想的是何事,請您務必再等我一段時間,待大漢安定之後,我必赴約。”張良對麻衣老人的話心知肚明。
●“但願吧!正好我臨時有些急事,臨走前就給你一些忠告:千萬不要貪圖世事,否則你會越陷越深,永遠沒有結束的那天,早點隱退,早點把世界讓給後人吧!”麻衣老人說完便又消失不見,出現和消失總共不超過兩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