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於“混沌”狀態,有“盤古”生於其間。盤古身體不斷成長,原來的混沌狀態不能容納其身體而分裂,“清氣”上升為天,“濁氣”沉降為地。盤古死後,其精、氣、神分化成為伏羲、神農、女媧三位大神(也被稱為三皇)。因天地間生靈太少,三皇以自身不同形式創造生靈。三皇歸去後,留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仙界”,其中最著名就是蜀山派。
話說蜀山派,山高水秀,層巒疊蟑,氣象萬千,常年被雲霧環繞,山中更有奇珍異獸,主宮山更高聳入雲,連接天地之勢,山巔靈氣充沸,乃是尋道清修之人的福地。從而每年前來尋道拜師的善男信女,也是不計其數。然蜀山自開山立派以來,弟子數千,門下弟子大都是以氣禦劍,其少以天地奇寶為列。故而,蜀山又與峨眉山、五台山、昆侖山共稱四大習道法門。
據載,數百年前,蜀山立派掌門子虛上人,幼時隻是一個世人皆喜的少年,卻因一次溺水事情,讓沉默少言的子虛變得多言奇聞,時常與家人問言人神妖魔,而子虛的這些奇妙怪言讓柳家的人都覺得他瘋了般。時而久之,柳家開始漸漸疏遠起子虛,親人的冷漠,下人冷眼嘲諷,也讓他性格變得十分怪異。
春夏秋冬,一眼即過。
出家遊曆多年的子虛,親眼目睹神秘地蓬萊福地,昆侖福地的瑤花池,南疆的奇珍異物,中州的佛陀蜜語等等。久而久之,子虛也開始厭倦俗世俗事,為了想找一清修之地,他再次走南闖北,直到蜀南一座高聳入雲地無名山,將他留了下來。無名山的上山道路陡峭,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萬年長青的紫竹林裏,流出一條彎彎曲曲的山溪,尋溪前去,隻見那清水從百丈高地急促落下,如同詩詞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帶著徒弟的子虛,也不知過了多久才到山頂。一刹那間,師徒幾人早已被眼前的景物深深吸引,亭台樓閣縱錯相連,青石玉板上雕刻栩栩如生的飛鳥奇獸,暗幽花香的後山,仙鶴齊鳴飛舞,雲煙環繞的山腰,夕陽西落,山頂如畫,也不知是哪位大師地經典之作。子虛不由讚道:“半世吳鬆理釣絲,望山著腳豈前知。雲堂已散三三眾,卵塔空尋點點師。戴雪數峰臨峭絕,浮花一水舞滄漪。勞生未盡能重道,應掃流塵獨此居。”數日即過,無名山又位於川蜀地境,後被改名為,名曰:蜀山。年末時,子虛夢遊太虛三清上天宮,得三清上人真傳後,又立門派此地,與世號稱:蜀山派。
時間晃眼就過,下南村,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小村住著十來戶人家。或許,世界上還有無數個這樣的小村,簡陋的房屋,善良的人,實的人。唯一不同的是,這下南村還有這樣的房屋,卻早已沒人。
一個都沒有。
冷清的村莊,黑鴉啼鳴,落葉歸根,清風起飄落的塵葉,村裏也隨風飄出的血腥中還夾雜著淡淡地清香。他沒有停留下來,他還在走,朝著村裏走去。
為什麼這村子裏的人都去哪裏了?為什麼這裏還有濃烈的血腥?還有淡淡的清香?
他得當朝皇帝愛惜,賞賜美女姬瑤,官爵一品,他卻因生性淡薄,從此隱士埋名遊曆名勝古跡。有人說他是個傻子,不懂得享受。也有人說他非常聰明,知道伴君如伴虎。
夕陽西落,殘陽如畫。
一人,一馬,啼鳴的烏鴉,落葉地樹林,無人地村落。
不足片刻,他來到村中,零散倒地的村民,早已失去了生機。他停了下來,歎了口氣,閉目沉思了一會,心中思索著村民的死因,“這些村民都不是刀劍所傷,卻都是一命嗚呼,經脈五髒六腑全碎,即使江湖有名的七煞,也未必能做到這樣,會是誰?”瞬息,他睜開雙眼後,又繼續前行,隻是粗略掃過兩旁的屍體。百步過後,隻見站著一個他從未見過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