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就是你的錢脈

“我在熟人麵前,總能滔滔不絕,可是一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我就覺得沒什麼話題可以聊,真尷尬。”“我想和新來的項目經理關係變得更好些,可是一和他說話我就膽怯。”“真羨慕那些朋友多的人,我的人際關係就很窄,每次想找人幫忙,翻幾遍通訊錄都找不到人。”“建立人脈,我知道很重要,可是我真的不太善於交際。”

這些關於人脈的煩惱,或許很多人都會有。很多人抱怨說,自己運氣不如別人好,有的人升職加薪平步青雲,有的人八麵玲瓏好人緣,有的人一遇困難百人幫,很多擺不平、做不到的事情,這些人都有辦法搞定。他們把別人的這種能力稱為機遇或運氣,而自己沒有這種運氣,注定一生平庸。其實,這些機遇和運氣,就是人脈圈的力量——人脈關係在起決定作用。良好的人脈資源,能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麵麵帶來希望或是特權,甚至有著“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善於經營人脈的人,總能比別人得到更多的機會。

那麼人脈到底是什麼?卡耐基說:人脈即人際關係、人際網絡,體現人的人緣、社會關係。人脈是一種資源和資本。人是群居的動物,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需要相互支撐、相互依存、相互幫助。成功的人和平庸的人之間的差別,不是金錢上的,也不是運氣上的,而是人脈圈的大小不同。

斯坦福大學曾經對上千位成功人士做過一項調查研究,並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專業知識在一個人的成功因素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脈關係。無論什麼行業,人人都會用到人脈,特別是職場人士更需要拓展人脈來獲得更多的成功機會。你在這個社會中,在某個工作中,最大的收獲不隻是賺了多少錢、積累了多少經驗,更重要的是認識了多少人,結識了多少朋友,積累了多少人脈資源。這種人脈資源將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那麼,是不是認識的朋友越多,人脈圈子就越大呢?其實並不是這樣。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大約會有200個朋友。在這些朋友中,大約有80%是泛泛之交,他們對你毫無幫助,也不會給你積極的影響。但是,在這80%的朋友中,如果仔細篩選,細心經營,有20%會成為你的普通朋友,並會給你正麵影響。若是和他們的關係維持得很好,又會有5%的人成為擁有關係親密的朋友,這5%則會幫助你,甚至對你的命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有選擇地認識對自身有價值的人群,抓住那些幫助你的5%,你的未來將徹底改變。

認識的朋友多,是人脈資源的基礎,而維持好人際關係,是一個過程,將人際關係轉化成人脈資源,就是你的目標和結果。因此,人脈資源依賴於廣泛的朋友圈和良好的人際交往基礎。

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米爾格倫提出了著名的“六度理論”——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這中間最多隻要通過六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如果你想認識一個人,托朋友找朋友的朋友中認識的人,以此類推,之間不會超過六個人。比如你要認識美國總統奧巴馬,你隻要通過托朋友、朋友再托他的朋友,總之不會超過六個人,你就能和奧巴馬取得聯係。

通過朋友去認識朋友的朋友,你就能非常方便快捷地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當然,前提是你要提高自身的價值。人際間相互來往的目的無外乎互惠、互助、互利,如果你個人對別人來說沒有多大的價值,你們的交往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那麼就算是通過朋友建立起的關係,也會很快消失掉。有的人說:並非所有的人際交往都以功利為目的。是的,我們不排除非功利的人際交往,但能夠長久保持密切往來,一定有利益關聯或以情感為紐帶,特別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誰有工夫應酬無聊的交往呢?如果當下和長遠,你都不可能對他人產生價值,那誰會和你交朋友呢?你的貢獻越大,價值越大,別人願意為你付出的也就越多。

當你和他人之間建立起聯係,然後再把你認識的朋友向縱深和廣度拓展,使其穩定、有序、無限地增長,你的人脈就會像黃金一般質地堅硬、價值高、保值性大,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