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元三十七年冬,先帝衛元駕崩,太子衛清墨登基,改國號為玄清。
玄清二年,衛清墨禦駕親征,任命顧侯府小侯爺顧長臨為副統帥,率領十萬大軍奔赴邊關沙場。
曆經一年半的浴血奮戰,衛清墨和顧長臨不負眾望的大獲全勝,將懷著狼子野心的敵軍遠遠驅逐出郾國領土,強勢鎮壓敵國簽訂下永世臣服郾國之條約。
郾國大軍班師還朝前一夜,熊熊篝火升起,終於得以放鬆心弦的將士們齊齊圍坐在營地裏,把酒言歡,好不恣意。
闊別已久的熱鬧情境,冷著臉獨自坐在一旁的顧長臨顯得尤其格格不入,煞是顯眼。
“長臨為何獨自一人坐在這裏?莫不是在想念家中嬌妻?”此次征戰之前,衛清墨跟顧長臨並不相熟,僅僅隻稱得上泛泛之交。不過曆經一年半的共肩奮戰,多少個日日夜夜裏用鮮血和汗水磨礪出的情誼自是非同尋常,言談間自然而然就少了客套和疏離,變得自然而坦率。撇開了君臣身份,兩人更像是兄弟和好友。
“妹妹。”顧長臨性子冷漠,向來寡言少語。若不是問話的人是衛清墨,他不會如實相告。
“晉王妃嗎?”提到顧芳瑤,衛清墨臉上的笑意加深,語氣帶上了熟稔,“說起來,晉王妃還是朕的救命恩人呢!”
“不是。”不同於衛清墨話語裏的溫和,顧長臨的聲音陡然間落了下來,無形間透著股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寒意。
停頓片刻,顧長臨抿抿嘴,神色不自覺的放柔:“靈兒,臣的妹妹是靈兒。”
說完才發現自己喊的是妹妹的閨名,顧長臨語氣鄭重的補充道:“顧侯府嫡長女,顧芳靈。”
顧芳靈?衛清墨先是一陣詫異,隨即又回過神來。他倒是忘了,顧侯府還有一位被趕出家門的前嫡女,姓顧名芳靈。
顧芳靈,顧長臨同胞親妹,曾經的顧侯府嫡長女。相較之下,比起繼母所生的顧芳瑤當然要親近許多,倒也無可厚非。
說到這位顧芳靈,衛清墨雖然沒有見過,卻有所耳聞。畢竟顧芳靈可是郾城的傳奇人物,自玄元二十五年起就名震郾城,時常被人談起。隻不過,並不是什麼好名聲罷了。
若是旁的府宅家事,衛清墨不會多言。然而顧長臨身為顧侯府的下一任當家,本該是晉王妃顧芳瑤的堅實靠山,對顧芳瑤的態度卻似乎稍顯冷淡……
思慮至此,衛清墨不免要為顧芳瑤籌謀一二,連帶提起顧芳靈的語氣便冷淡了下來:“探花夫人回顧侯府也有些時日了,不知日後當如何打算?”
“顧侯府自是養得起靈兒。”聽衛清墨稱呼顧芳靈為“探花夫人”,顧長臨麵露不喜,冰冷的眼神染上一股決然,以及誓不罷休的凜然。
衛清墨默然。跟顧長臨結識這麼長時間,顧長臨鮮少情緒外露,今夜卻是反常了。更甚至為了顧芳靈,顧長臨屢次不顧尊卑跟他嗆聲,毫不掩飾對顧芳靈的維護。這點,倒是跟傳言不符了。
據說顧長臨和顧芳靈的關係並不親近,倘若不是顧芳靈的處境過於令人憂慮,顧長臨根本不會插手過問,前去探花府將顧芳靈接回顧侯府……
然而顧長臨此刻的模樣,衛清墨隻有在戰場上才看到過。那是一種殺伐狠絕的氣勢,饒是他也得忌憚三分。
不管顧長臨如何看重顧芳靈,衛清墨更關心的是顧芳瑤在顧侯府的地位:“晉王妃為人良善,在朕八歲那年曾經救過朕一命。”
此情此景再度強調顧芳瑤的救命之恩,衛清墨的用意顯而易見,這便是意欲將顧芳瑤納入羽翼之下了。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新帝的另眼相待,顧芳瑤不可謂不幸運。
衛清墨的立場,顧長臨從很早之前就知道。那個時候的顧芳瑤還不是晉王妃,沒有衛清墨這個太子的幫忙,不可能順利嫁入晉王府。那個時候的顧芳靈也尚未嫁給陳君寶這個偽君子,沒有晉王妃的推波助瀾,定然不會落得今日的境地。
顧長臨的沉默,衛清墨選擇了無視,一味繼續說道:“想來那個時候的朕也真是膽大妄為,不過八歲稚齡就想要跟隨舅舅上陣殺敵。當日大軍已經出發,朕被攔在宮中不得出門。朕花了好一番功夫才擺脫父皇和母後安插在朕身邊的護衛,悄悄尾隨在了行軍隊伍之後。”
顧長臨沒有應話,就好像什麼也沒聽見,視線飄向了周遭的黑夜深處。
玄元二十五年,萬威將軍戰死沙場,噩耗傳回郾城,引起一片嘩然。驍勇將軍孫敖臨危受命,僅帶著一隊親兵趕赴邊關,不但力挽狂瀾,還成為了郾國繼萬威將軍後第二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蓋世猛將。
孫敖正是衛清墨的親舅舅。而萬威將軍,則是顧長臨和顧芳靈的外公。
衛清墨有注意到顧長臨的走神,卻沒有放在心上。他要的,是顧長臨對顧芳瑤的庇佑。即便隻是表麵功夫,顧芳瑤也需要顧侯府這個名號的扶持。
是以,衛清墨的故事依舊在繼續:“隻可惜,彼時的朕年幼無知,難免狂妄自大。全然不知自出生就養在深宮的自己身體何其嬌貴,這才會剛到鄴城就病倒路邊,差點送了性命。要不是晉王妃碰巧路過,心善將朕送去醫館,朕怕是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