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讓對方感激你,不如讓他有求於你
你覺得讓人記住你,主動聯係你,離不開你的辦法是什麼呢?
通常我們會在電視上、媒體上、影視劇中看到對於好人的褒獎。如果一個人總是助人為樂、樂善好施、雪中送炭的好人離開這個世界的話,通常會有這樣的話不絕於耳: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有的女孩認為隻要對別人好,給對方所需,急對方所急,別人就會感激你,不會輕易忘了你。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不言自明。事實上,正如卡耐基所說:“別指望別人感激你,因為忘記感謝乃是人性的弱點。如果你一直指望別人感恩,多半是自尋煩惱。”西方另一位知名學者也說:“感恩是極有教養的產物,不可能從一般人身上得到。”說到越王勾踐我們通常第一反應就是“臥薪嚐膽”,習慣把他當做勵誌的典型,然而他還有忘恩負義的一麵卻少為人所提及。
當年,越王勾踐最終完成滅吳國的報仇壯舉,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文仲。勾踐被圍困會稽山,是他提出求降之計讓勾踐保全了性命。當勾踐被捉到吳國的時候,文仲留守越國,堅持奮戰。當勾踐從吳國回來後,是文仲提出的七條滅吳國的計策使勾踐最終滅了吳國。平定吳國後,勾踐一時風光無限。謠言傳文仲作亂,雄霸一時的越王勾踐不查事實就決定除掉他,因為他不能容忍他的王位受任何的威脅。顯然善於謀略、才華滿腹的文仲讓他無法放心。於是他來到文仲家探望,問道:“你教我攻打吳國的時候共擬了七條計策,我用了其中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那四條還在你那裏,你就替我去先王那裏嚐試那四條吧!”遂賜給文仲一把劍,文仲於是自刎而死。
古往今來這樣忘恩負義的故事流傳無數,越王勾踐的這個故事隻是其中之一,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情隻發生在你死我活的□□中。當然,這是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生活中另外的情況可能比較多。比如,常常有人這樣說:我對他那麼好,沒想到他竟然在背後說我壞話;我當初對他掏小酢蹺,把他當自己人,沒想到給我背後使絆子的人竟然是他……是的,你拚命對別人好到頭來換來的可能就是這樣的結果。
感激是一種短暫的感情,隻在人們交往初期有一定作用。感激是“一般過去時”,一方對另一方的感激通常是因為他在過去需要的時候、困難的時候幫助過自己。時間長了,這種感情就會轉淡而消失。可見想通過施恩於人來獲得別人的依賴和敬重是多麼的不靠譜。真正聰明的人不奢求被人感激,他們寧願“被人需要”,讓別人覺得他需要你。需要可不是“過去時”,需要是“現在進行時”以及“將來進行時”。如果沒有你,他的事情就做不成,計劃就無法施行,生活就沒有進展,未來就沒有把握。隻有建立了這樣的關係,你才是真正把他“套牢”了。
法國國王路易十一酷愛占星,他還專門養了幾個占星師在宮裏,對其中一個他尤其欣賞,歎服不已。一天,這名占星師占卜出一名貴婦會在三日內死亡,人們都不以為然。然而,預言竟然成真,那名貴婦果真在三日內離世。這讓每個人都異常震驚,國王本人也感到害怕。他想,占星師要麼就是謀殺了貴婦來證明他的預言是準確的,要麼就是他的法力實在太高深了。國王路易十一覺得自己受到某種威脅,起了要除掉占星師的念頭。
這樣的話,他就能使自己擺脫命運受製於人的陰影。國王下決心後,製定了一個計劃。一天,他在宮中埋伏好士兵,命令他們在收到他的暗號後突然衝出來把這個占星師抓住,刺死他。布置好一切,國王就下令要召見占星師。占星師立即入宮。在進行刺殺之前,路易十一忽然想問他最後一個問題:“你很厲害,可以看清別人的命運,但你預見到自己的命運了嗎?告訴我,你覺得自己可以活多久?”占星師沉思了一下,說:“我應該會在您駕崩前三天死去。”聽到此,國王最終沒有發出任何暗號,占星師幸免於難。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沒死,還得到了國王更高級別的保護。國王特聘宮裏最高明的醫師照顧他,這名占星師享盡了人世的榮華富貴。他比國王活得更久,這顯然與他的預言不符,而他駕馭他的智慧比任何預言都高明。
雖然這是一個年代久遠的故事,但它始終詮釋著人際關係的本質。讓別人依賴自己,認為沒有自己他就沒有好日子過,甚至“命不久矣”,別人還能除掉你,怠慢你嗎?這就是占星師的“心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僅依靠感激來維係感情是力不從心的,也是單向的。人們一定會因為需要所以想起,因為想起才會感激。再好的東西,如果沒有人需要,那它還有什麼可稀罕的呢?與其讓對方感激你,不如讓他有求於你,讓他需要你,想要尋求你的幫助。隻有被人不斷期待,不停地需要,你才能真正地被對方重視起來。太功利主義的觀點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