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學者思考的目的,更是學術思想的必然歸宿。

歐共體反傾銷法律製度創建於歐洲一體化的早期,從1968年至今曆經修改,逐步發展成由實體法、程序法和司法審查製度構成的比較完備的法律體係。隨著中歐貿易的迅速發展,歐共體頻繁提起對華反傾銷案件,波及眾多的企業和產品,嚴重影響我國對外出口貿易的發展。為此,歐共體反傾銷法已成為正在或意欲進軍歐洲市場的企業的一門必修課,理應得到我國企業界、政府部門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本書的寫作初衷即在於此。

然而,在歐盟對華反傾銷浪潮當中,必須找到評述歐共體反傾銷法的恰當途徑。這正是我2000年入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後選定歐共體反傾銷法為研究方向的原因:麵對風起雲湧的對華反傾銷,我們能否準確地解答反傾銷“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辦”?在當前圍繞著反傾銷的討論中,如何針對這些實際問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研究視角,認認真真地做些實在的工作令人欣慰的是,自加入WTO以後,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我國企業界和學術界對國際貿易規則的了解和認識已非昔日可比,不僅有能力利用外國的反傾銷法為我國產品的正常出口辯護,而且有能力拿起反傾銷的法律武器,保護本國的產業不為進口產品的傾銷所損害。在當前反傾銷的熱烈討論中,學術界已經提供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觀點,其普及程度也為其他國際貿易規則的研究所莫及。然而,更重要的是,如同醫生必須對症下藥一樣,學者也必須在歐盟的反傾銷法規的背後找出其“症結”,才能為我國的出口企業建言建策。我相信,正在參與外貿實務的人們所期待的,既不是深奧的理論著述,也不是泛泛的普及讀物,因此,在本書的寫作中,我盡量避免艱深的理論和晦澀的論述,代之以平實易懂的語言和全麵係統的討論,並以插圖和鏈接提供相關的補充信息,增加閱讀的趣味。

《歐盟的反傾銷製度》是我的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楊豫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結項成果之一。先生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諸多辛勞,感激之情難以言述。惟有督促自己不斷前行,以報師恩。我還要衷心感謝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南京師範大學的公丕祥教授,是先生將我引入法學研究的殿堂,成為一名法律研究者。在寫作期間,我得到了南京師範大學龔廷泰教授和遼寧大學王銘教授的關心和鼓勵,使我得以在學術道路上繼續跋涉。劉英國先生撰寫了本書反傾銷程序法部分,閔凡祥先生也參與本書的多次修改。借本書出版之際,我要向他們表示感謝。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當中,我參閱了中英文的大量著作和論文,查找了世貿組織、歐盟和中國商務部等網站,深感受益匪淺。因篇幅和體例限製,書中未能詳細標注,僅在參考文獻中明確地列舉。在此,我也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當然,本書的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概由本人負責並敬請指正。

楊丹

2006年3月於南京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