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正在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生活。
在報紙和電視上,我們經常得知我國和歐盟的領導人互訪,就國際上的許多重大問題進行磋商。他們的會談有時也涉及到如何解決中歐貿易中有關對華反傾銷的爭端問題,小到打火機和紡織品,大到電視機和鋼材。有時,歐盟突然宣布,根據歐洲的某些技術標準把我國一些出口的食品和其他商品擋在了歐洲市場的大門之外。例如,2005年8月13日歐盟頒布的《關於報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簡稱WEEE指令)正式生效,《關於在電子電器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簡稱ROHS指令)將於今年7月1日執行。這兩項歐盟指令對中國出口歐盟各國的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零部件、設計及工藝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將對中國電子電氣整個產業鏈帶來巨大的衝擊。據商務部門的預測,由此造成的外貿損失每年在370億美元以上,讓我國企業經受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中歐貿易爭端對我國出口歐洲市場的產品影響麵很大,直接牽涉到了許多出口企業的正常經營乃至生存的問題,當然也對相關員工的就業和收入發生直接的聯係。於是,歐盟是什麼?它是如何運行的?也就是說,歐盟的反傾銷政策、技術標準化以及涉及環境保護的所謂綠色貿易政策是在什麼樣的立法和司法製度框架下運行的?我們相信,這些不僅是我們的國家官員和企業主管關注的問題,許多讀者也很想知道個究竟。
正是針對這一需要,我們組織寫作了這一套《歐盟製度叢書》,共分五冊,分別論及歐盟的立法、司法、反傾銷、技術標準化和環境保護等五個方麵的製度。叢書的作者是從事法學、經濟管理學和曆史學的中青年學者,但他們的共同誌趣是歐盟研究,獲得博士學位並多年潛心於這一領域的學術研究。江西高校出版社編審劉小蘇女士向我們建議,學術研究的成果應當推向大眾,讓它發揮更大的社會效益,為希望了解歐盟和需要與歐盟打交道的讀者提供更多的知識準備。這個建議很有創意。因此,這套叢書從內容上看有較強的學術性,反映了這一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創見,也列入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4BSS005),但在表述形式上力圖避免使用過於平穩和枯燥的學術話語,盡量采取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文字和圖文並茂的方式,希望它們不僅可供相關領域的專家交流,亦為一般讀者所喜聞樂見。
這裏所說的“製度”,從概念上講,不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那種社會製度,而是指有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的行為者構成的組織或共同體與他們認可的行為規則組成的綜合,簡單說,就是行為者加遊戲規則。其中的一個要素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辦事的規程或行動準則。它是調節個體行為者之間以及特定組織內部行為者之間關係的權威性行動規則或行為規範,具有權威性和強製性的特征。製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正如諾貝爾獎得主諾斯和托馬斯在《西方世界的興起》一書中所說的:“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增長的關鍵因素;西方世界興起的原因就在於發展了一種有效率的經濟組織”,而“有效率的組織”就在於建立了一係列“製度化的設施”。
如果要選用一個詞來概括歐盟製度的特征,那就是“獨具一格”。
歐盟是歐洲聯盟的簡稱。如果把它的製度結構比作一座大廈,則可以看作由三根支柱在支撐著它,即1958年1月《羅馬條約》正式生效後成立的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1993年11月《馬斯特裏赫特條約》正式生效後形成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和內務的合作。後兩根支柱的確立標誌著歐洲一體化從經濟領域向政治領域的擴大。人們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將歐盟類比於一個主權國家,其實它們之間有根本性的不同,因為歐盟作為一個主權實體,它的合法性所依據的是成員國之間簽訂的基礎條約,因此在製度的框架及其原則上不同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也有人傾向於把歐盟定義為國際組織,但它與通常的國際組織又不相同,因為在它的製度中,超國家成分占有相當重要的份量,要說它是國際組織那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國際組織。對於歐盟的性質,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基歐漢和奈伊隻說它是一類特殊的相互依賴的狀態和進程。這個說法似乎有些含糊。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做過這樣的表述:“到目前為止,歐盟已經成為在不同的政策領域中以不同的方式同時具有超國家成分和政府間合作成分的獨具一格的實體(suigeneris)。狹義地說,它為成員國和非製度化組織在共同政策的決策上提供了交流和妥協的構架和行為規則,因此屬於一種政策共同體。”當然,用政策共同體來描述歐盟肯定是不完整的,但卻是最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