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幅員遼闊,地貌特征東、西、南、北都存在著巨大差異,造成了人們的生活習俗也有很大區別,不同地方的人也有著自己的信仰,不過大多數都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響,信奉佛或道。
即使有一些地方存在一些特殊信仰,也不會脫離中國的傳統文化範疇。
可是這座小廟裏麵供奉的卻是一條大蛇,完全把我們弄糊塗了,要知道現在的川渝之地多信仰佛教,有許多的名勝古跡都與之有關,譬如:樂山大佛、峨眉佛都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境。
現在麵前的這條大蛇讓我們的確有點摸不著頭腦,我努力回想著自己曾經看過的關於這裏的古籍,想要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豐澤看見我對著這條大蛇發呆,說道:“不知道辰君是不是知道這座小廟裏為什麼供奉一條大蛇呢?”
我回過神,看了一眼豐澤,慢慢說道:“我也不十分清楚,隻能夠大致猜測一下。”
眾人見我這麼說,都看向我,希望我可以解釋給他們聽。
“請說”
我看了一眼眾人,解釋道:據我所知,這裏處於重慶的東部,在古代應該是屬於巴蜀地區,巴蜀多山,也就形成一個與中原地區不同的民族,那就是巴人。後來他們還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做巴國。
說道這裏,大家並不明白,我在說什麼,巴國在曆史上並不重要,可以說在曆史上極少提及,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曆史上還有巴國的存在。我也是在《山海經》中看到,才知道曆史上有巴國的存在。
關於巴國,《山海經》中是這樣記載的:“西南有巴國,太葜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也就是說,後照就是巴人的始祖。
再後來巴人創建了巴國,在巴蜀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他們戰天鬥地,自強不息,形成了獨特的巴文化。
巴國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的迥異於巴蜀的中原文化,信仰也與中國文化有著巨大的差別,出於對自然的敬畏,他們的信仰就包括蛇。
在《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就是說,有一種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後,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頭吐出來,這種象骨服食後可治腹內的疾病。
可見巴人對於大蛇一直存在著一種敬畏之心,而且在巴人的傳說中也有著這樣一個故事,可以證明這點。
傳說古代巴國有一個窮苦的獵人,叫阿象,他在森林裏打獵時救了一條餓昏的小蛇,阿象把小蛇帶回去後精心飼養。小蛇也慢慢的長大,成為一條大青蛇,並且通了人性,經常會從外麵給阿象帶回一些之前的東西來報答他,阿象也變得越來越貪婪,不停地向青蛇索取,期盼可以成為一個富翁,憤怒的青蛇把貪得無厭的阿象一口吞入了腹中。
不難看出,巴人對於蛇的敬畏,所以這裏的小廟供奉一尊大蛇,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