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地球八相成道、示現成佛,給世間一切眾生指引了一條了生脫死的涅槃解脫之道。幾經輾轉,佛教逐漸演化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由於華夏子民福德深厚,又有至聖孔丘、天尊李耳等大聖人傳經授道,故中土一脈有佛家之大乘氣象。大乘佛法於中土最為興旺,粗略來分有顯宗、密宗。漢地以顯宗較為流行,密宗則盛行於藏蒙之地。

自西天二十八祖達摩東行傳法以來,又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達摩祖師一人身兼七十二絕技,深入佛法第一義諦,通達經藏無上了義。有很多人問我佛教是不是宗教,我說佛教是唯一不是宗教的宗教。說佛教不是宗教是因為佛教與其他宗教不同,佛告訴我們眾生平等,人人皆具如來藏性,在佛教裏麵沒有一個造物主及主宰萬物的神,能夠主宰一切的就是我們自己,所謂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說佛教是宗教是因為中土大乘佛法分為宗門與教下,通達宗門的人可以大徹大悟,通達教下的人可以大開圓解。無論宗門教下最終目的皆在成佛一事,隻此無他。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

在佛門武學裏也分為兩門,即力門(金剛門)與技門(菩提門)。

有專修力量的法門,初期強調身體機能的修煉,稱為體修階段;中期強調元氣元力的修煉,稱為氣修階段;後期強調內心自性的修煉,稱為心修階段。

也有專修技法的法門,初期強調武學招式的係統修煉,稱為招修階段;中期強調以意識催動招式,不刻意按照故有招法進行發招的修煉,稱為意修階段;後期強調契合宇宙至極玄理的修煉,稱為覺修階段。

力門宗師強調力為武之本體,一力降百會。達到氣修中期的力門修煉者,集結元氣,催動元力,單憑眼睛射出的精芒就可以穿牆透石。而且力門一脈,攝機最廣,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修習,故為最盛。

技門宗師強調技乃法界妙道,技高人膽大。達到意修中期的技門修煉者,已經無人相、無我相,出招收招無需用心思索,且速度奇快無比,即便深入千人重圍,一旦發招,若肉眼觀看彈指間其身未動,而千人皆倒。此法門需上根利智之人方能修習,中下根人莫能得益。

達摩祖師乃是通宗通教,力技兼達之一代高僧,深知力為技之體,技為力之用,力技圓融方為不二法門。怎奈祖師因與梁武帝一言不合,而一葦渡江,於少林寺麵壁九年,創立禪宗與佛門武學。又佛法典籍浩如煙海,義理見解通達萬物;且世間武學皆含力藏技。故雲:世間萬法,皆是佛法;天下武功,源出少林。

天下之道,陰陽互換。既有東行傳法之達摩,必有西行求法之玄奘。唐朝玄奘法師乃法相宗初祖,孤身一人西入佛國,學法十餘載,經律論三藏典籍通達無礙,在無遮大會上一人舌戰三千大小乘佛門弟子及兩千外道徒眾,撕毀一切邪見邪說,名震西天。小乘教尊其為解脫天,大乘教尊其為大乘天。玄奘法師東返長安城,道俗奔走相告,傾都罷市,當朝天子李世民親自迎接,並讚歎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之。太宗皇帝多次欲請玄奘入仕為官,均被婉拒,隻好從其所願,於慈恩寺廣招天下名僧與玄奘法師共譯佛門梵文經典。佛門經典非世間雜說,部部經典皆能度化有緣眾生從生死此岸,過煩惱中流,至圓滿究竟之涅槃彼岸。

又佛家常言福慧雙修,經典之義理皆在開發行人之智慧。多少佛門中人卻不知,三藏典籍之中也含藏著甚深武學秘技,此武學秘技就是修行人的現世福德。因佛陀離此世間年代漸遠,根性淳良之人漸少,所以真正掌握佛門武學秘技之人就更少。曆朝曆代之祖師大德或有武學修為都不肯輕易示人,在傳法布道時,都以解脫之法授予他人,至於眾生能不能依教奉行,皆在因緣造化。或有善根深厚之人,深得高僧器重,方可傳授其佛門至高武學之修行法要。由此可知,佛門武學一事,隻可以人傳藝,萬不可以藝傳人。但也有根性很利的修行人,雖未經名師指點,也能於經典中參透些許武學秘技,不過此類修行人多有入魔之險。

現如今如佛門典籍隨處可見,可高僧手抄本典籍卻實難得見。有著甚深武學修為的高僧其手抄本不同於廣泛印製的經典,文字內容雖是一樣,但筆鋒勾畫程度卻有天壤之別,而有一定武學根基的人便可從手抄本字裏行間的微妙變化而參悟手抄本本人的武學至理,進而提升自己的武學修煉層次。民國年間,複辟帝製的袁世凱曾經就要奪取少林寺鎮寺之寶達摩祖師金剛經手抄本,釀成一場屠殺,後有少林武僧欲將金剛經護送至天山雲台寺,也不知是半路遭人截殺,或是其他原因,至此達摩祖師的金剛經手抄本仍下落不明。

現在社會發展迅速,各國勢力互相牽製,佛門至寶也成為各方豪強爭奪的稀缺資源,或有國際財團、或有強國政府組織、或有民間組織等相繼湧入尋佛奪寶的大隊中。一時間神州風起雲湧,一片祥和的表麵下暗流滾滾。究竟誰能佛武兼修,誰能了生脫死,隻待因緣會聚時,方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