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記(1 / 1)

本書的撰寫開始於2002年,經過6年多的努力和探索,終於呈現在讀者麵前。現代社會是一個網絡化的社會,也是一個集成、創新的社會,科研工作也是如此。本書的出版得到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建立與完善公共行政體製戰略研究”(項目批號06XD015,項目總負責人為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唐鐵漢研究員)的支持,其中的一部分是其子課題(子課題項目負責人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主任王健教授)前期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書的部分成果來自世界銀行項目“中國社會普遍服務體係設計與政府能力培育”(項目批號為ESMAP-NSA-X,項目總負責人為許正中教授);部分成果來自國家社科重點基金研究項目“中國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論問題與政府管理創新的對策研究”(項目批號為04A22003,項目總負責人為唐鐵漢研究員)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來自“十五”重大社會公益研究項目“中國績效預算管理模式設計”;部分成果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研究項目“中國財政提供農村社會性公共產品問題研究”;部分成果來自國家行政學院院級課題“政府成本研究”。

當前,我國改革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降低和控製政府成本,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就成了當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政府成本越大,政績就越小;反之,政績就越大。政府成本控製是服務型政府的管理理念與模式,對我國的改革事業意義重大。本書的創新之處在於緊緊圍繞“1個目標、4種分類、4個平台”,對政府成本控製與管理創新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與論證。本書對降低政府成本提出了一些科學可行的建議,比如,通過政府成本會計製度的建立來規範政府成本考核體係;通過國庫集中收付體係建立,來增加財政透明度,降低政府成本;在數字地球背景下,通過信息化平台的構建,提升電子政務水平,為降低政府成本提供可能;通過建立績效預算製度,推動政府創新管理,降低政府成本;等等。

參考文獻

全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主要由許正中教授、張更華同誌負責製定研究路線圖並參加撰寫和總纂。參加本書撰寫的還有:栗玉香(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輝(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許銘桂(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黃創(國家行政學院)、李江濤(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蔡春紅(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惠雙民(國家行政學院博士)、樊繼達(國家行政學院博士)、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王國文(國家行政學院)祁曉紅(致公黨中央)、莫亞琳(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吳旭曉(天津大學管理學院博士)、趙焱瑩(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王陸迪(南開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等同誌。

本書在撰寫的過程中,得到了中編辦、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委領導同誌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並得到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財政廳、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南通市財政局等地方政府和部門的積極配合和支持。本書的作者還得到了世界銀行的資助到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進行考察和比對。在撰寫的過程中,參閱了許多文獻,吸取了眾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很多同誌提供了相關的資料和提出了寶貴的意見,並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地感謝!

特別需要感謝的是,在本書的撰寫的過程中,得到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韓康教授的指導,尤其是他的關於公共經濟研究範疇的論斷直接鼓勵我們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從製度、社會和文化多維度來探索政府的經濟運行,如何降低和優化政府成本。可以說是本書的研究成果在韓教授指導下對公共經濟研究的“開疆拓土”。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時間緊、任務重,難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錯誤之處,還望業內專家、讀者指正和多提寶貴意見。

許正中於國家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