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補充而成的,是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政府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大課題“政府間關係:權力配置與地方治理”的最終成果,並被列入由中心主任陳剩勇教授主編的“中國地方政府創新與治理轉型的浙江經驗研究叢書”之中。

當看到自己博士階段的成果即將順利出版之時,我既感到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又感到深深的遺憾。由於時間倉促,本書還有太多的地方沒來得及完善,本人也還有太多的文獻沒來得及閱讀,還有太多的問題沒來得及思考。但我想,這些留下的遺憾將是我不斷進取和探索的動力。

當2005年碩士畢業近一年後,我重新回到熟悉的浙江大學政治學係攻讀博士學位時,我就立誌要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地方政府寫出一篇經得起檢驗的博士論文。因為此時的我已不僅僅是一名博士研究生,還是一名省級機關的政府公務員,這種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身份便於我更為深入地探究中國地方政府的體製特征和運行機製。兩年的理論積累和實踐體驗,一年多的寫作,我終於完成了這篇博士論文,並順利通過了論文評審和答辯。由於自身的水平有限,論文所形成的分析框架是初步的、具有探索性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許還有待於深入探討;但不管怎樣,這是一次用地方治理理論分析中國政府間治理實踐的積極嚐試。

此時此刻,最應該感謝的是導師陳剩勇教授對我的長期栽培與悉心教導。我無比幸運地能夠成為陳老師的第一批碩士生和第一批博士生。這些年先生在我身上付諸了太多心血和期望,先生的每一次鼓勵、每一次表揚、每一次批評都是鞭策我不斷進步的動力。先生治學嚴謹、眼界寬廣、洞察力敏銳、知識淵博;在隨從學習的六年多時間裏,先生不僅傳授學問,更是在為人處事上言傳身教,時時感召和潤澤著我,令我受用一生。“師者如父”,先生的諄諄教誨,將永遠銘記在心,鞭策自己不斷求知奮進!這篇博士論文選題的確定、觀點的提出、結構的安排以及論文的最終出版,無不凝聚著先生的心血。這裏還應感謝我的師母孫桂芝老師。遇到好導師已經是很幸運了,而遇到好師母則更是幸運中的幸運!師母待人隨和、熱情、慷慨,時時關心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在浙大求學的這些年,很多個中秋、元宵等節日都是與陳老師一家度過的,讓我們這些離家的學子倍感溫暖。

自從1997年進入浙江大學政治學係(原政治學與行政管理係)就讀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直至博士畢業,我在政治學係求學已整整十年,無意中成了政治學係曆史上求學最久的學生之一。在這人生最美好的十年中,任教於政治學係(有的現已調離政治學係)的餘遜達教授、郎友興教授、郭夏娟教授、胡稅根教授和阮雲星副教授及亦師亦友的韓福國博士等老師,給予了我許多指導和幫助。

在此,我還要感謝政治學學科點的高力克教授、毛丹教授等諸位老師,在我讀博期間所給予的教誨和幫助。感謝博士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複旦大學林尚立教授和答辯組成員浙江大學高力克教授、馮鋼教授、郎友興教授對論文提出的十分有價值的修改意見和建議。他們的真知灼見不但使書稿的完善受益頗多,更是啟迪了我如何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同時,國內學者楊瑞龍、沈榮華、周黎安、何顯明等,在地方政府領域的優秀成果也給本書觀點的形成以諸多的啟發。

在讀博的三年多時間裏,我所在的單位——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如果沒有領導、同事的支持和鼓勵,很難想象我能順利地完成博士論文並將之出版。

感謝我的師兄弟孟軍、吳興智、鍾冬生、張丙宣、楊馥源、王濤、饒義軍、李力東、王永勝、馬群等諸位博士,三年多的博士求學生涯令我不但收獲了知識和學問,還收獲了兄弟般的情誼。

最後,感謝浙江大學出版社黃寶忠副總編輯對本書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謝責任編輯斯章梅老師、葛玉丹老師,他們的細致與專業使本書避免了不少紕漏和差錯。

馬斌

2009年1月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