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2)(2 / 2)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具有創造性的民族,在幾千年發展中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對於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要積極繼承和發揚,任何時候都不能丟。中華民族從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以後,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極大地傷害了中華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曆史命運和精神狀態,形成了“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曆史經驗證明,愛國主義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的強大的生命力,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麵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特別是“五四”運動以來的革命文化傳統,是激發愛國主義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西方敵對勢力一再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圖謀,向我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大肆兜售其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對我進行滲透和腐蝕。在這種新形勢下,強調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文化傳統,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三、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是結合社會主義時代的新特點,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客觀要求我們尊重自已民族的曆史,並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讚揚任何封建毒素;我們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也不是對傳統的生吞活剝、全盤接受,而是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在此基礎上,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中國文化有著輝煌的曆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一定會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對人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就要創造出更加絢麗多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應有的貢獻。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有這樣深厚的曆史淵源,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曆史文化的豐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寶貴的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可以發揮其現實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並不意味著拒絕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曆史文化傳統,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我們強調要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同時要有世界眼光,認真研究和借鑒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文明成果,貫徹“洋為中用”的方針,善於從別國和別的民族的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在善於區別先進與落後、科學與腐朽、有益與有害,積極吸取先進、科學、有益的東西,而堅決抵製落後、腐朽、有害的東西。在學習和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中,立足於當前中國的現實,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結合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繁榮先進文化,積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第四節)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